李明寿 发表于 2024-4-5 07:27:44

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用的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

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用的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原题】起心动念 无不是业 无不是罪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用的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佛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个个都可以立地成佛,只要你眼耳鼻舌身对着外面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成佛了。惠能怎么成佛的?就这个成佛的;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就是这个成佛的。“南阎浮提”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上的众生,确确实实举止动念都是在造业,都是在造罪,起心动念都不善,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这就是业、就是罪。坚固的我执,世间人不懂,好像为自己的利益、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大家都认为这是正当的、这是正确的,这哪里有错误?这是世间人的妄想执著。佛说出这是错误,而且错得太离谱了。佛学千经万论,莫非就是谈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不由心起,心可以带来社会的和乐;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戾气。人与人之间有和睦的爱念,社会才有祥和的气氛。若是一念偏差,就容易招来暴力。有粗暴的行动,则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不安猜忌,彼此有戒心,而社会便充满了险象。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自私自利我执变现出来的。你妄想执著要不能够破除,不能够放下,你就永远在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佛经讲得太多,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三善道就好比出来度假,观光旅游;三恶道是老家,出去几天又要回老家了。怎么样才是正确?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你就能够永远摆脱六道轮回,超越三界,这是正确的。我们不念经、不念佛,就会打妄想,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业障。有人说:“我业障很重。”你问问他,什么是业障?他也说不出来。罪业很重,什么是罪业,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菩萨处胎经》第二卷”里,佛问弥勒菩萨?人的心到底有多少个念头。弥勒菩萨回答说:“人在一弹指间,就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呢,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这三十二亿百千念也是表法的意思,指无量无边的微细妄念,这些妄念一旦因缘成熟马上就会受报。妄念就是魔军啊,一般凡夫分分秒秒都被三十二亿魔军来攻击,没有定力的人是不可能 长时间控制得住自己的心念,心不清净的人根本就觉察不到,整天跟着感觉走。妄心造业,起心动念造业。真心不造业。真心只有“应”。“应”,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真心。谁用真心?明心见性的菩萨就开始用真心了,所以他们是真佛。今天地球上这些灾难,这叫鸡毛蒜皮小事,哪有不能解决的道理!现在科学家也证实了念力的秘密,念力不可思议,它这个能量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能够改变太空当中星球运行的轨道,这科学家说的。我们的意念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身体有什么毛病,只要是阿弥陀佛的念头,阿弥陀佛不生病。但是见性的人,妄念自然没有了,不需要定功什么智慧去控制。不需要,本来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本来没有,自自然然没有,所以他现相,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不是自己我要想现什么身,不是的,那他是凡夫了,他不是圣人。那他现身凭什么?凭对方。对方心里想佛,他就现佛;想菩萨他就现菩萨,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身说法自己没有起心动念,看众生。他想见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他想见观音菩萨,他就现观音菩萨;想什么,现什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大乘经教常给我们讲,我们睁开眼睛第一念是真诚心,为什么?第一念没起心动念,这个时候这一念叫佛知佛见,我们跟诸佛如来完全一样。但是第二念就变了,那第二念怎样?第二念起心动念了,这个人是什么人?这动念头了,从这个念头之下他就分别就执着,越分别越复杂,越执着烦恼越多。那么佛陀教育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叫我们不要起心动念,永远保持第一念。保持第一念叫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三贤菩萨都做不到,能做到的是法身菩萨,他在境界里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于是乎他见的清楚他听得清楚,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样样清楚,样样通达明了,而没有障碍没有迷惑。这是自性起用,我们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自然起作用。古今中外,人类不断的探索宇宙生命的起源。宗教家说,宇宙是上帝所创。现代科学家说,宇宙是大爆炸而来。那麽,佛法到底是怎麽说的呢?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明白指出,宇宙森罗万象,都是从心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云》: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现代哲学中所谓,宇宙万有的本体,佛陀一语道破,就是指我们自己的心。既然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己的心所变现,为什麽,会那麽複杂呢?万花筒,相信大家都看过、玩过吧?让我们用万花筒来做比喻,容易体会。万花筒的内部构造很简单,裡面三片玻璃镜子,三角形,把它黏在一起,里面放些不同颜色的碎纸片,静止的时候它不变,但当我们转动时,万花筒裡就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而且在千变万化中没有一个相是相同的。我们的心不动时,相现前即是一真法界,好比拿着万花筒不转动时所看到的境界。但当万花筒一转动裡面变现出许多图案,这就像我们一生起妄想、分别、执着,一真法界立刻变成十法界、六道、三途。

李明寿 发表于 2024-4-5 07:28:14

由此可以体会,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生命的起源为何,都是一念心动而产生的。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试验中也得到証明。江本博士从1994年开始研究,用高速的摄影技术观察水结晶,发现水是有灵性的,它能看文字图案、能听音乐、能懂得人的意思。例如,装一瓶水,在瓶外贴上「和平、爱、感恩」,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文字,贴上一、两个小时,然后把这瓶水放在冷冻库裡,摄氏零下五度,它就结成雪花,把结冻的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水的结晶非常之美,然而如果写的是「战争、厌恶、怨恨」这类文字,水的结晶就非常丑陋,同样的方式,当研究员播放各种音乐给水听,水也相应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晶。水是物质,而且是矿物,它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识」、色声香味是「形」,由此可知,精神和物质是从我们的起心动念而来,只要起心动念,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就现前。有趣的是,江本博士在几十万次的实验中发现,从来没有两个相同的结晶,正如我们转动万花筒,从来不会有相同的图案。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即使是同一个人同样以善心对待一杯水做实验,但前念与后念不一样,水结晶的现象也自然不同,从这裡仔细体会,确实可以証明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念成形、形皆有识的真理。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修?修什么?古德告诉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是一个最高指导原则。念起是什么?念起就是凡夫,你起心动念了,或者是有喜欢,或者是有愤怒,你心里头有什么?有七情五欲,有烦恼习气,这个东西才动,你就警觉到这错误,这叫不怕念起,你觉悟了,觉悟之后,马上把它纠正过来,这叫修行。惠能大师没有念过经,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念经拜佛还是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着,这样修法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超越六道轮回得真修,要真功夫。诸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不动的。我们修,修什么?就修这个。可是我们依旧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造业。为什么说起心动念都是罪?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那就是罪。自私自利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说是罪?增长我执、增长我见,这就是罪。我见、我执增长就不能出三界,不能脱轮回,那不是罪是什么?凡夫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个就糟糕了,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起心动念造成六道,你说是不是罪?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佛的话一点都没有说错,一点都不过分,说的真是恰到好处。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果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欲知祸福先问自心。行藏虚实自家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祸福因由更问谁? 未曾动念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 劝君莫做亏心事,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往今来放过谁?所以陈希夷的心相篇上说:‘相貌是从内心产生的。心里头有了善恶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祸福。’(注十五)又说:‘心地和念头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 念,善恶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为是由内心引发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祸福。’(注十六)《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 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注十七)心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就某方面来说,人实在很像电脑,譬如,电脑能贮存一切‘资料’,人心能贮藏一切‘善恶种子’。电脑依靠‘方程式’来工作。我们则依照‘习惯’来产生行为模式。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的起心动念、语言和行为一定要特别的谨慎。譬如,选购书本要特别慎重,因为一旦看了不好的书,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种子。看电视也要特别的谨慎,因为假如看了没有意思的连续剧,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做恶梦。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严防恶念(损人自私的都叫恶念)的产生。因为念头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造成行为,行为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产生习惯,习惯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李明寿 发表于 2024-4-5 07:29:28

所以经上说:‘心地不清净、不明了’(惑)就会‘造作有善恶力的行为’(业)。善恶的行为发出影响力就会产生苦乐和凶吉的结果(果)。所以《业报差别经》上 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牵引著走,随著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而转动,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种种差别。’(注十八)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的第二卷也 说:‘大家千万不可轻视任何一件微小的恶业,以为做一点坏事不会受罪报。再小的罪,死后不但都有报应,而且丝毫不能幸免,也无法由别人代受果报。’(注十九) 《心命歌》讲得非常好: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故事:恶念如苦种一天清晨,佛陀在波罗柰城托钵乞食。当时有位比丘行乞到此地,停在路边的树荫下休憩。在他静坐思惟时,生起了恶意的贪念。
  这时佛陀行经比丘身边,知道他起了不善的欲念,便充满慈爱地告诫他道:“比丘啊!不要种下苦恼的种子啊!它会腐烂发臭而流出味道难闻的液体,苍蝇蛆虫会随之聚集生长。”   
  比丘受了佛陀的教诲,心生恐惧,恶念顿除。
  佛陀回到精舍,便把这件事情告诉其他的弟子,当时有位比丘恭敬地向佛陀请示:“佛陀啊!什么是苦种呢?它是怎么产生恶臭的气味?又为什么会流出汁液,生起污秽的蛆蝇呢?”   
  佛陀答道:“愤怒、怨恨名为苦种,贪求五欲如同吐出的食物,臭秽不堪,所以说它会生出臭味。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纵情放逸,如同恶臭液汁的流出,令人可怕,而放纵六根的结果,贪爱、忧愁、诸恶不善的心便接踵而至,这就叫做蛆蝇滋生。”   佛陀接着说了一首偈语: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依于恶贪嗜。
  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究竟于苦边。
  若内心寂静,决定谛明了,卧觉常安乐,诸恶蛆蝇灭。
  正士所习近,善说贤圣路,了知八正道,不还更受身。
  意思是说,眼耳等诸根如果不加以防护,让它随逐于外境,那么贪欲烦恼就会随之生起;反之,日夜守护,使它不放逸,则诸恶不生,行住坐卧便能常觉安乐。倘若修行实践八正道,便能解脱生死,不再受生污秽烦恼的生命。生存于世间的凡夫众生,因为贪恋外境的五欲之乐,因此,内心常患得患失,忧虑不安。如果能放下,不执迷于外境的物欲,能少欲知足,身心便能带来轻安喜悦,生活自然能改善提升。阿弥陀佛!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一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用的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