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5|回复: 6

佛法修学头一个教人破身见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1-16 1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4 16:40 编辑

佛法修学头一个教人破身见
五种“见惑”,第一个,“身见”。每个人都把这个身体认为是自己,这叫“身见。身不是自己,为什么说身不是自己?身是假的,刹那生灭,不是真的。
《菩萨处胎经》里头,弥勒菩萨讲得好,一弹指,时间很短,多少次的生灭?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还要乘百千,我们把它算出来了,三百二十兆,一弹指,这个身体生灭三百二十兆次,真难!
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秒钟弹七次,我相信有这个能力的人,身体很好,强壮、年轻,那就乘七,三十二亿百千乘七,得出来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这么多个身体出现,哪一个身体是你?统统是你。
像我们看过去那个电影的底片。过去的电影是动画,一秒钟多少张?二十四张,这大家都知道,那是不是二十四个“我”?一秒钟有二十四个“我”。
所以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就知道了,假的,身不是“,要为这个身造业不值得。所以佛法修行头一个——“身见”。“身见破了知道确确实实不是“我”,就证初果须陀洹。
须陀洹确实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把这个身体看作“我”。那身体是什么?跟我什么关系?我所有的,叫“我所”,不是“我”。“我”不生不灭,证得清净法身,真的“我”才现前。没有证得法身,这身体是个“假我,不能为它造业,这身见
破除身见,是修行的第一大目的。破了身见,就是走出迈出轮回的关键一步。在果位来说,就是须陀洹。
何谓身见?认为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及我所,爱恋、珍惜、不舍、执著、贪染等即是身见。
如何算破除身见?不认为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及我所,不再爱恋、不再珍惜、不再不舍、不再执著、不再贪染等即是破身见。
身不是好东西,身是造一切业的工具,身语意,没有一天不造业。业有染净、有善恶,凡夫所造的业,染业,不是净业,染业就是造成六道,六道里头有善恶。恶染污清净心,善也染污清净心,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放下身见对学佛人来说很重要。
身是我所有的,像工具一样,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体也是我所有的。身不是自己,这个一定要知道,知道身不是自己,就能放下了。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是非人我,心就清净了,跟佛法慢慢的就相应了。
我们总是把见到的听到的往比较上硬拽的现象。这个拉扯很厉害,叫我见。这个现象真实发生。并不是一个比喻。被人撞了,很疼,马上,我的牵扯就拉拽到一个我上,进行分析和比较。
然后就是我疼,火气冒上来。可是,瞬间清醒,就发现没有一个是我,这么个主体。只是一个虚构的,一个好像是我的概念被牵扯上去。清醒的时候,这个我没有拽上,就会感觉很通畅,很自由。一旦牵扯上,就各种框架,难过。
大家都知道,见思烦恼,是我们的根本烦恼,见思烦恼就是错误的见解和看法,一共有五种,叫做五种见惑;思烦恼有五种,就是贪瞋痴慢疑。我们主要聊一下这五种见惑:
身见
我们把这个身体当成是我。在我们中国两千年前,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来的时候,道家的老子就曾经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我们人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就是因为有我们这个身体,为了这个身体,我们要吃、要穿、要住,生活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用在衣食住行上,都是为了我们这个身体,真的是很麻烦;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们不用吃饭,不用穿衣服,不用住房子里面,那生活该多好,该多么逍遥自在。
另外一个是执着我所有。肯定有一个我,凡是附属于我的东西,都是归我所有。孩子是我的,老婆是我的,车子、房子是我的,这一生当中用过的、需要的东西都是我的,起心动念的这个心,也是我的。
边见
就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无因果有轮回(梵语samsara)生死却言无轮回生死,坏诸善事等。这种人就会贪图这一生的享乐,反正人生只有一世,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所以就放纵自己,及时行乐,就很容易造下恶业。还有一种是相信有来世,也有过去世,但是他觉得反正来世还没有到,现在就应该享受,这都属于边见。
邪见
就是邪而不正的见解,一切错误的见解和看法,都属于邪见,如谤无因果有轮回(梵语samsara生死却言无轮回生死,坏诸善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6: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取见
即是指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对上面所叙述三种不正见,执以为是,他自以为是,坚固的执着自己的见解,这叫见取见。
戒禁取见
就是执行或受持邪戒,错认以为是正戒。譬如有人持牛戒、狗戒等,以为是生天之因,又有一般人涂灰断食,错认以为是涅槃(梵语mirvana之道。
有心学佛成佛就应断除五见,行持如来正戒,安住实相(梵语dharmata中道(梵语madhyama-pratipad,而成就无上菩提。
这五种见惑,是最基本的烦恼,相对于贪瞋痴慢疑五种思惑,还是比较容易断的。
如何有效地来破除身见,破身见有很多种方法。最出名的就是佛陀在鹿野苑时,他证悟之后去找五个比丘,那个故事很精彩的,在《转法轮经》里就讲到这一点。佛陀走向那边的时候,他们五个比丘谈论他,说:他来的话我们不要去见他,我们不要跟他打招呼。
但是他们看见佛来的时候,佛陀身体有光,走路非常安稳,而且非常安详,很庄严,所以他们看见后,他们五个人的合同就没了,自动一个人跑去给他预备座位,一个人给他接钵,就请佛坐下来。
佛陀讲什么呢?佛陀讲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心中的烦恼,对蕴、处、界等等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我们心中所起的寻、伺、爱等等各种各样的烦恼,在《大念处经》一共讲到十种,很详细的。
如果你去看《转法轮经》,很简单的,不是很长的一部经。
然后佛陀就讲到灭,灭就是把这十种我们的执取,我们的根、尘、识、触、受、想、思、爱、寻、伺,全部都给它解决,你把它一个个解决的话,你就把这些烦恼都解决了。
而这些烦恼其实就是我们对身体的执着,因为我们对这个身体的执着,这个身体里面就有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是针对身体来破的。
佛陀讲完之后就讲到道,要修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讲完之后五个比丘里面最老的一个——憍陈如Gondañño,他就得到法眼净,就证了初果,他一听完之后就想,凡是生出来的都会灭去,他就把身体破了,就证了,就得到法眼净,就证了初果,只是佛陀短短的开示,不到半个小时。剩下四个,佛陀就再跟他们开示《三法印经》,佛陀讲的这部经就不再说了。
他们静静地在静修关于《转法轮经》里面的内容,就是关于根、尘、识、触、受、想、思、爱、寻、伺,等等这些执着,其他四个也证了。
三天之后佛陀又开示第二部经,叫作《三法印经》,就是关于名色法无常、苦、无我的道理,佛陀开示这部经之后,其他五个全部证了阿罗汉果,这是破身见的第一种方法,你去把这个经好好读。
关于根、尘、识,其实根、尘、识三者。尘、识我们都不用破,我们只要破根而已。爱、取这些心法,我们对这个东西怎么样去爱,主要就是先破根,眼、耳、鼻、舌、身根,这是从身来的,所以憍陈如就破身证得须陀洹果。
佛陀教的方法里面有讲到在家人,就是凡夫是修八正道,但是圣者,就是证果的人,不管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是在修十正道,不一样的,为什么是十正道?他会修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和正解脱,正解脱知见,所以多加两个,普通人做不到的,只有圣者才做得到。
世间人所追求世间诸法、略有八种。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七、苦,八、乐。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现诽谤名毁。不现赞美名誉。现前赞美名称。现前诽谤名讥。逼恼身心名苦。适悦身心名乐。谓此八法,世间所爱、所憎,而能扇动人心,名之为风。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之所惑.乱,即八风不能动也。
基本信息:
[一、利,利者,利益。谓凡有益于我者,皆名为利。要览云:得可意事曰利。是也。
[二、衰,衰者,减也。谓凡有减损于我者,皆名为衰。要览云:失可意事曰衰。是也。
[三、毁,毁者,毁谤也。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潜地而讪谤之。要览云:阴为毁讪曰毁。是也。
[四、誉,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潜以善言而赞誉之。要览云:阴为赞美曰誉。是也。
[五、称,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以美之。要览云:阳为赞美曰称。是也。
[六、讥,讥者,诽也。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要览云:阳为诽刺曰讥。是也。
[七、苦,苦即逼迫之义,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要览云:逼恼身心曰苦。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乐,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要览云:适悦身心曰乐。是也。这世间诸法、略有八种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熟记在心,如此就可以不时检查我们是否落入其中的一个甚至是全部陷阱,这也是我修习的核心基础。
这八种世间法是凡夫所追求的,圣者是不追求这些东西的,绝对不会追求这些东西的。如果还是追求这些东西的话,他绝对不是圣者,不管是初果、二果、三果还是四果。这样就可以平息很多不必要的争论,很多人不好好学佛法,一直在思想上,在语言上争论,争论个不休,没完没了。
“身见”放下很自在,须陀洹证得了,同时六种神通里头两种出现。只要把“我”放下,知道这个东西不是“我”,天眼开了,天耳通了。
所以学佛的人要常常想着,我不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他是凡夫,他不了解;我们明白事实真相,知道了,执着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彻底放下,智慧就开了。
譬如说:明明没有“,却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因此把这个身,当作是我,这个就叫做“身见”。
第一个——身见怎么来的?就是把五蕴当作是我,是属于我所有的,我所,把五蕴当作我,我所,属于我的色身、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寿命……等等五蕴,把五蕴的假合当作是我,这个就称为“身见”。
可是五蕴之身,其实它只是因缘和合才有的,它并不是真实有,因为我们不管观我们的色身也好、或者是我们的感受也好、或者是我们的想法也好、或者是所谓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你观每一个,都知道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既然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当然就不是真实的存在,可是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就错把五蕴之身当作是我,还有属于我的——我所,这个就称为身见,所以身见是这么来的。
五蕴: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身见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
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称为意。
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
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说十二处、十八界。
五蕴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生命和有情生命两种。
(一)无情生命:有生理现象,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我执,称为无情生命。好像植物、依靠我们的身体生活的细胞等,都是无情生命。
(二)有情生命:有生理活动,也有精神活动,并且执著我、爱我、爱他所执著的我,这样的有情生命才有资格称为有情众生。
佛陀说众生是由名、色组成的聚合,这个名色略分为五种类聚--五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6: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名:我们的精神活动,不可见,但知道它的存在,唯有名字,故称之为名。此名既是我们的心,它又可分为心、意、识或八识。
(2)色:生理的活动,它有色相可见,是属于物质的。在五蕴中的色主要是指我们的身体--身根。故名色是心法和色法,心和色组成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
在没有证得小乘的初果之前,我们每一位凡夫众生都是这么想的,这个色身是我的嘛,不然你干嘛这个照顾它?对不对?很害怕生病,或者是四大不调的时候、五脏六腑生病的时候都很紧张,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把它当作是我的肝、心、脾、肺、肾、小肠、大肠……什么都是“我的”,所以要好好地爱护它,这个就是执色蕴为我,属于我的、我所,“我的”身体,所以我要好好地照顾,因为我们的观念里面,这个色身是我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修不净观?为什么要修四念处?尤其是身念住,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就是它破我见最快,就是破这个身见最快,我们借着观生灭、无常、无我的,你就能够明白这个色身不是我,一切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都是无我的,因此就可以破除这个身见,而证到初果,所以我们就知道四念住很重要。
四念住、或者不净观,不净观也是身念住的一种修法,身、受、心、法,四念处,身念住,或者身念处,这个是破身见最快速的法门,因为我们修行为什么不容易成就,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身见,它也是五见里面最难断的,因为身见断了,接下来的边见、邪见就断了,见取见、戒禁取见,只要你听闻正确的佛法,也很快就断了,因为这五见都是分别来的,所以它很容易断,如贪、瞋、痴、慢、疑,它是比较难断的,它是跟我们生命一起来的,它是比较难断,那么这五种不正见,它是比较容易断,因为它只是见解上的错误,它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你只要听闻正法,如法的修习,依照佛陀所传下来的四念住等等的法门来修,很快就能够破除而证果。
所以,我们一般都会把这个色身当作是我,所以就被色蕴所困,不得解脱,只要我们观念里面还认为说这个色身是我的,属于我的,属于我所有的,就被色蕴困住,不得解脱。
行蕴的范围比较广。我们最在意的就是寿命,我们的寿命、寿量,一个人的寿量其实也是生灭、无常的,也不是“我”可以活多久,都是无我的,哪有我的寿命呢?可是我们会误以为有一个“我”,然后很在乎我可以长寿,只要听到能够长寿的方法,就很快就很想要试试看,或者是马上就去做,就是很在意,这个时候就是被行蕴困住,不得解脱。
所以我们为什么流转在三界当中,不得解脱,连证初果都没份呢?就是因为我们把五蕴——色、受、想、行、识,把它当作是我、我所,这个就是所谓的身见。
所以要修四念住,明白五蕴都是生灭、无常,既然是生灭、无常,就是无我的,所以没有一个我、或者是属于我的五蕴之身,这个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生灭相续的过程,这样而已,我们误认为它是属于我的。
首先破身见,不要执着身是我,要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工具一样,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体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那什么是我?一般人讲灵魂是我。你看,身丢掉之后,灵魂又去找一个身,他投胎,他又找个身。
若认为世间一切皆非真实存在,而是虚妄不实,如同梦境,一切觉受皆不真实,所发生的一切皆悉梦境,虽然有种种人,种种事,种种物,种种境界相,然此一切境界相无有一法真实,则必然对世间名利不复贪著执取,而能超越一切名利,去追求存在的真实。
古往今来诸多修道人,之所以能勘破名利关,毕生求正道是基于此。所谓一枕黄粱,人生如梦,梦幻泡影,正是说的世间存在的非真实性。亦正是认为世间一切皆非真实,才能超越世间,一心向道。
所以修行好的人,他找的身是愈来愈好,来生再到人间,大富大贵身,不一样!福报修得更大的,人间没这么大的福报,到天上去,去享天福去了。
所以,天上那个身也不是自己的身,你得到,又找那个身去了。造作的罪业,到三恶道去,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都是灵魂去投胎的,去享福、去受苦,由身来承受。
身不是自己,这个一定要知道,知道身不是自己,就能放下了。从哪里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是非人我,心就清净了,跟佛法慢慢的就相应了。
谈到修行的见法解脱,破身见为第一关键的内容。所有的邪见,都是以身见为根本。“凡俗邪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才会有“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
因为有我,在生活当中,始终趋向于有利于我的。世间的苦与乐,都是以身见为根本,对我有利的生欢喜,不利的生郁闷。今后的修行,无论禅修或念佛,都需要时刻的反省,唯独立足于破身见这样的努力,才是真正佛法中的修行。
真正破身见的人,所灭的苦犹如池水一样多。若是还未见法,不明生命的真相,则还在人生的苦海中浮沉。若是灭苦了,就能出离这苦海的浮沉。苦海无涯,苦海无边;若不闻正法,想回头都不知道怎么回。如何才能见法呢?唯有在守持佛陀正戒的基础上勤修定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能把握的只在当下!世尊把握了当下的生命,并以此来告诫大众,当各自努力,趋向于法。法随法行的实践,能化无知的生命为觉悟,能化流转的习性为止息。
人世间的权利、快乐、财富、恩爱,尽在弹指之间。唯独致力于生命的觉醒,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在《菩萨处胎经》里头,弥勒菩萨讲得好,一弹指,时间很短,多少次的生灭?三十二亿百千念。
证初果的三个条件中就有破身见。破身见的人能见缘起,能见苦圣谛。破身见的人见到的仅是缘起,不见缘起的人见到的仅是我。有“我”的人即是不见苦谛的人,而见缘起的人却是必见苦谛。“若见缘起,不见有我”。
学佛的人了解事实真相,趁我们现在一口气还没有断,应当怎么样?解冤释结。我们跟一切众生结的怨要化解,不可以再搞冤冤相报了。为什么会结成这个怨结?都是自私,自我为本位,毛病全出在那个身见,看这个身体是自己,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四圣谛:即真理
第一、苦,无可避免,如影随形。
第二、苦之随行,执着他物,而无餍足,其终归易散,又以何为凭。(字幕翻译的已经看不懂了)
第三、解脱之道,在于意识思辨,专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至和谐圆满。(泪奔,这就是相似的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吗?)
第四、有一道路可引领远离诸苦,达至真理——八正道。通过正见,正思维,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指导我们的行为。
八正道包含的内容:
第一、正见:正确的见地,便是对缘起论、四圣谛等佛教教义了解服气,并坚定不移地信奉。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办法,由于有了正见,才干对事理有正确的知道,才干破除外道的邪见,只要将正见作为基础,才干精进不懈地修行。
第二、正思惟:正确的意识或观念,断除凶恶的欲念,生起合理的欲念。正思惟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舍弃固执或自私之心、慈善仁慈、无害,这些是修行的意志决计。
第三、正语:纯粹清净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辞,也便是不说谎、不咒骂、不诽谤、不恶语、不暴语,而使用友善纯洁的词句。
第四、正业:合理的活动、行为及作业,也便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全部恶行。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很难攀爬的,一旦登上这个高度,就已取得了相当了不得的自制能力,修行的前景就会变得明晰、宽广。
第五、正命:合理的谋生手段,便是依照佛教的规范来寻求生存的必需品,远离全部不合理的职业。
第六、正精进:正确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臻于完善。抵达这一阶段的人将彻底了解自己行为的目的,无论衣食住行、作业休息,都能毫不懈怠地依照佛法行动,从而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第七、正念:正确的思想,牢记佛法,记忆犹新释教真理。抵达此阶段的人,彻底扔掉了“的念头,只考虑国际的真相,不再固执于不照实不如理的梦想。
第八、正定:对佛法有坚定不疑的定见,专心一致精进的修行。抵达此阶段的人,彻底扔掉了无依据的信仰和梦想,不再混乱与恐惧,身心寂静地修行。
当欲求由心而生,我们都以为满足它就会获得快乐,而梦想成真之时,我们的心又空空如昨。知道为什么吗?生起欲望就像在做一个梦,一旦得到满足,就失去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梦。生命的瞬息如指间水流,所以人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吗?是啊,忘记尘世的欲望和幻想吧,不随你生死,给不了你任何东西,畏惧生命流逝,先要否认它的存在,去捕捉那个潜藏的“我”。
人之所见,都是心的选择。任何事物的过度,甚至是快乐,最终都是痛苦,因此,要秉持中道,你将看到事物的本质,获得无上的寂静。
一切罪行源头是我们自己,也唯有自己,才能打开解脱之门。
大地是我们的根基,而天空给我们自由空间,我们身在其中,为何要加以分别呢?
问:「那什么是法?什么是无上真理?」
答:「只能去体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只是去感受,保持中道,体会到这些,你不会再认为事物间存在差异,如季节变换,树木叶落而凋零。
「智慧无处不在,太阳,月亮,星辰与天河,无上的真理,每个人都能拥有。」
众生因缘相续,整个自然浑然一体,则生诸法,被看不见的线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6: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虽奉佛多年,然对佛教的因果报应是否存在,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疑惑。有一次,国王亲自到祇园精舍拜见佛陀,专门向佛请教善恶因果之事。
波斯匿王请教道:世尊!您常说善恶有报,毫厘不爽。倘若今生为婆罗门种姓,来生是不是可以继续投生为婆罗门种姓呢?
佛陀回答说:“大王,这个倒未必!今生与来生,二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佛教根据善恶来划定高下优劣,而并非是根据种姓。”
第一种是从冥入冥”。这种人出身本来就不好,且从事着卑贱的职业。他一生贫穷,容枯颜悴。可是这些人从不知反省,随波逐流放任自己,没有善根福报。这种人今生穷苦,来生还是要遭受下贱因厄之报。
第二种是“从冥入明”。此类人是生来卑贱,从事的职业也不好。可是这些人却拥有一个好心态,他们深信因果,广行好事,心存善念。这些人身坏命终之后,就会上生善趣,从此一生更比一生好。
第三种是从明入冥”。这类人的出身非富即贵,拥有数不尽的优势资源。然而他们对眼前的一切并不珍惜,品行顽劣,作恶多端。这类人生前荣耀,死后堕入恶趣,将难得的人身白白地浪费掉,诚是可惜可叹!
第四种是“从明入明”。此类人生于富贵人家,富而不奢,贵而不骄,处处知因识果,严身束心,无有放逸。这样的人,死后必生善趣,生生荣华,世世富贵。
佛陀对波斯匿王说:佛教不讲宿命,始终主张“命自我造”。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对于自己的出身地位与家境贫贱,没有选择权;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言行以及起心动念,却是完全可以掌控。只要我们三业清净,一心向善,又何必担心自己的前生后世呢?
这一席提醒,对我们来说同样切身。我们经常为了迫在眼前的生活、工作事项,而忘了老、死、无常,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逼近,而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让自己一生无憾、无愧而有意义的事,却总是被我们摆在最后,想着哪天有空了、退休了,就可以去做了――我们总以为大把的时间、体力、健康会永远与我们同在,但其实,那四座大山也在向我们袭来,只是我们没能警觉。
人死后因为“六根(浅点说就是六种感觉器官或神经)——眼耳鼻舌身意功能彻底丧失,所以“六识”确实没有了,就是肉体的身体死亡了,但“第七识八识(阿赖耶识)”还存在,所以你也可以认为灵魂存在。
举个例子:植物人的六识跟死人一样,都丧失了,但有人过了n年后又恢复了。这就是第七识八识(阿赖耶识即灵魂)还存在的证明。
由于流转不息,那未来世到底上哪去?佛经上讲了,假如不通过修行,不通过了脱,不通过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还会在六道里轮回。六道轮回就有六道轮回不同的痛苦,既然能够了脱,为什么不求了脱呢?怎样求了脱?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一生念佛,到临死的时候,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来引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长时间在地狱里头受罪,全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就是你那个念头错误了。佛给我们讲了三个错误念头,第一个是自私,有我就自私,你不能不承认。第二个就是对立,对立是什么?就发生衝突,就产生矛盾,就跟人结冤仇。第三个是成见,成见是坚固的执着,我说怎样你得顺我。
不像菩萨,菩萨恆顺众生,菩萨没有成见,没有对立,你说什么我都随你,你造业我不造业,菩萨做出个榜样来。你要想不造业,你要想超越轮回,你学菩萨。菩萨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菩萨知道万法皆空,什么都没有,全是假的。菩萨没有支配人的心,没有控制人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这是我们要学的。
《大集经》的意思是,末法时期很多的众生去修圣道,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没有一个可以“了生死”的。五浊恶世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就是别的门你不要找了,是死路一条,圣道门你走不通,你就只有通过净土可以了生死。
《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观经》里面说,五逆十恶的人,一辈子造恶,最后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劝导他念佛往生,他临终十念,就往生了。
这是把《无量寿经》的本愿文与《观经》下下品的成就结合到一起来说的,以《大经》为归,所以叫《大经》云:十念往生给谁准备的呢?就是给最恶的那个众生准备的,最恶的那个众生,他是一辈子都是造恶的,临终遇到佛法,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十念他就往生了,这个药厉害。阿弥陀佛!摘自 《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6 18: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26 20:06 , Processed in 0.0530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