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3|回复: 3

末法众生如何不打妄想 如何不昏沉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1-21 11: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6 15:21 编辑

末法众生如何不打妄想 如何不昏沉
在今天的环境下,佛法衰微,人心不如古。世人大多生活在烦恼、忧虑,甚至恐怖之中。我们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就能“常生欢喜心。佛法的生活是高度的艺术,充满了“真、善、美、慧”。
佛经明白的讲述真相,我们听到了也点头,但就是没能把它证实。必须实证,学业才算完成。佛所讲的话,我们能“信、解、行、证”,到“证”有真正的受用。“证”一定要通过“行”,而“就是试验。
经论中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如果不通过试验,怎能证明?通过试验证明,是科学的教学法。科学家说佛教是迷信,不能怪他们,想想他们讲的也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展开佛经,是会念,但不懂意思。佛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完全没有落实,也没有试验,这不就是迷信!
学佛不能迷信,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术也如是。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体虽然妙明,但被重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
我们人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想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他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
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
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
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
古来祖师作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现在你我俢行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
《楞严经》里面文殊菩萨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你问如何不打妄想?我说不打妄想怎么可能呢?众生就是因妄想而生,世界就是因妄想而成。
如:设计师设计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小轿车,航天飞机,都能造出来。就一定要顺着这个妄想流走下去,而且一定要成就这个妄想流。因此世界是妄想而成的。所以你要断妄想怎么可能?因此,断妄想非世间法所能为,因为世间法是有为法。若要断妄想就一定是出世间法,只有无为法才成。那么你要修行,要清净,要成佛就一定要返璞归真,要归元,就要反妄想其道而行之,就不能去打妄想。
世界是因为妄想而生,人类社会、宇宙、大千世界都是由众生妄想而成,那你要断妄想,怎么可能?可是你要成佛,就要归元,就一定要不打妄想。要断妄想,可我们要断妄想这本身还是个妄想,所以张拙有诗:“断尽烦恼重增病。你想断尽烦恼?是不行的,你想断尽烦恼实际上又生了一个烦恼,原来的病没有除掉,没有治好,新病又生了。
那要怎么样才能不打妄想,而断妄想呢?这个断妄想本身又是个妄想,实际上妄想是断不了的。那断不了又怎么办呢?那么修行一定要断烦恼、断妄想才能修行呀,那怎么断呢——不断自断。就连“不断”这一念都不生,这时候是个什么时候呢?这是个什么状态?是个什么境界呢?我们能不能把握住它啊?
能!很简单。当年长老须菩提在《金刚经》里面启请我佛: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就是断烦恼。把心安住,安住哪里呢?安住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
就是要像《金刚经》中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能“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的妄想就已经断了。
六祖当年就因这句话悟道。你要想断除烦恼、断妄想,你就要明白“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你的心应该不去住在某一个妄想的时候就叫应无所住。可是你千万不要又生了一个念,生了一个什么念?生了一个当下应该住的念。
当你在喝水的时候,你没有呛嗓子;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你没有咬舌头,没有咬你的腮帮子;当你走路的时候,你没有顺拐……这些都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没有妄想到了自然的程度,就是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断妄想。这就是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住,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妄想上?我们每天每时每刻,妄想就像什么,就像大河,就像大河里面的波浪,你怎么能断呢?一浪接一浪,断不了。当你打这个妄想的时候几乎是这个妄想把其他的妄想代替了。当这个妄想打完了的时候,其他的妄想又出来了。我们的妄想就是这么回事,就像大江大河里面的波涛,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
云门宗祖师讲,要“随波逐浪!”,不要“随波逐流!”。这句话意思就是告诉你,随波逐流就是随着妄想流而奔驰。随波逐浪就是站在岸上,或者站在浪头上,能看到浪而不去入流,不去入流就不能进漩涡而被漩进去。
我们在妄想里就像在大浪里面一样,随顺波涛而逐流。随波逐流你就没有办法了,遇见漩涡你就要旋进去。那么随波逐浪就不一样,我在岸上或在浪头上看,看那漩涡,我不掉进去。
古代的祖师告诉我们:不要起心去遣除妄想。你起心去遣除妄想、排除妄想,那本身也是一个妄想。妄上加妄,头上安头,不但没有停掉妄想,反而增加了妄想。妄想从哪里来?妄想从分别来。分别什么东西呢?世界上的一切事,无非两大类。所谓“凡情、圣解,就这两类。修禅定用功夫,往往我们有一个心,说我要了生死,要从凡夫的位置跨越到圣贤的位置。这个心好不好呢?从人生的努力方向来讲,这个心应该说一点也没错,但是从用功夫来说,有趣向的心还是妄想。
赵州和尚在开始用功的时候,向他的师父南泉普愿请教如何是道。南泉和尚回答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道。赵州进一步问:“如何趣向道?”如何靠近、走近道?南泉告诉赵州
逆向即乖。你想靠近道,老早就错了。平常心在什么地方?平常心就在当下,你从来没有离开过道,你又想去接近道,本身就错了。赵州和尚进一步问:“不逆怎知是道?”我不接近道,怎么晓得那种境界就是道呢?南泉和尚说:“道不属知,也不属不知。就在这一言之下,赵州和尚豁然开悟。
所以修行这件事,有意去做很重要,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少走弯路,更加有助于从理上去明白,从事上去落实。所谓叫“理上悟,事上修”,或者叫理上明,事上行。只有认清了方向,找到了道路,才不会走错路。
世俗上讲理论与实践,知与行,佛教是“信解行证”。信在首位,从信生解,从解起行,由行得证,这个修行的次第非常科学。在正式用功的时候,需要把凡情圣解抛开;但是在刚刚进入的时候,一定要明理。有信有解,然后才有行有证。
如:我们诵经、念佛、念咒实际上就是和妄想分家,平时我们和妄想是一家,我们并不认识什么是妄想,也不知道自己本身所做的、所想的一切都是妄想。
当我们精进的时候,在念诵经、念佛、念咒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妄想,这就是精进。发现妄想也就是发现了我们的错误所在,我们就能去掉妄想。
如果我们连发现都没有,就不可能去掉妄想。所以这个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我们在诵经、念佛、念咒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各种的妄想。
如我们诵经的时候能发现妄想,不清净?耳根也无法摄住?那怎么办?那我们在诵经是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越多诵经妄想就越减少的。它既然能发现,能把我们从妄想中拉出来,就说明很有效果,那我们就多诵,使劲诵,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例如:诵经、念佛、念咒会不会打妄想?诵经、念佛、念咒是我们佛教徒很喜欢的一项功课,虽然很喜欢,但是也非常烦恼,烦恼每次做功课时,就会打妄想。没做功课,不觉得妄想很多,一旦做功课,愈精进,就发现妄想愈多。
每一个人没诵经、念佛、念咒,一样有妄想,只是平常打妄想,并不知道妄想在那里,妄想出出入入,我们将这些妄想当做是正常,不觉得这些妄想在打搅我们。
如你有机会静下来,你在念佛是除了“阿弥陀佛”四个字和忆念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之外,其他就都是妄想了。平时若想到事业、家中大小事情,你不认为那是妄想,你会投入其中,其实这些就是妄想。
妄想执著是虚妄的,没有实体可得,所以断除它,就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就好像一盆浊水,要让他澄清,就不能搅拌他,而是要让他止息下来,让泥沙沉淀下来,水就清了。不要跟妄想执著开战,想要断除它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执着。
所以,禅宗让我们放下心意识,参究见性,就能断除烦恼颠倒。而称念佛号,是很好的一个下手功夫,心系住在佛号上,就能让妄想渐渐臣服。所以古人把佛号比喻为清水珠,可以令心灵之水变的澄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5: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念佛一定要认真的念!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得字字分明,同时自己的心中,念的清楚,耳中也听的清楚,这就是认真的念。这第一句佛号念的好,再认真的念第二句、第三句、以至无数句。句句佛号,都要从最虔诚,最恳切的心中念出来,这样才算认真,才算用功,才有了生死的希望。功夫得力,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才有把握;这个样子,你这一生才不会失掉作阿惟越致菩萨的好机会。阿惟越致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不退转。
如何不昏沉:
如果你诵经、念佛、念咒总是昏沉,你肯定是不正常。如果昏沉成习气,就是业障了。业障重了一打坐就瞌睡,一诵经就瞌睡,结果不得修行。就是业障的表现。怎么办?很简单,忏悔业障,行菩萨道即六度万行,很快就清净下来了……
因此昏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善待自己,只要你善待自己,一定会克服困难,少昏沉的。
出现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要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继续诵经、念佛、念咒,因为即便是佛陀大弟子都会遇到这类的问题,更别说我们凡夫了,所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正道。
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为五位比丘初次讲法,随后游历四方,并决意回乡度化父母。佛陀的庄严、清净安详,不仅令净饭王深受影响,包括阿那律在内的六位王子,更是出家成了僧团中的一员。
然而,刚出家的阿那律,却因喜欢睡觉而在佛陀讲法的时候昏沉入睡,佛陀见此情景,当下呵斥: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善根深厚的阿那律顿时“清醒”,我是为了摆脱生老病死、种种苦恼而随佛出家的,如今却在学习佛法时昏睡,太不应该了!于是,愧疚的阿那律尊者发誓,直到自己形融体烂,否则不会在如来前昏睡。从此,阿那律尊者精进修法,证得了天眼通。
通过佛陀教导阿那律尊者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些经验。当我们再想昏睡而不精进的时候,就可以想想佛陀说的“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这句话,得了人身岂能荒废?
在学习佛法的最好条件下,却没有认真地学,白白浪费了机会、时光,如果能常常这样提醒自己,相信对治昏睡有着很好的效果。
除了阿那律尊者,目犍连尊者曾经也是“昏沉的修行人”。目犍连和舍利弗从小就相识,并且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俩对如何从生老病死中解脱,有着相同的“兴趣”,为了寻找答案,他们周游印度,遍访大师,但都不能得到终极的答案。
直到有一日,目犍连和舍利弗听闻了最先听闻佛陀讲法的五比丘之一的马胜比丘所说的因缘法之后,他们都皈依了佛陀。
在目犍连到摩揭陀国修行的的时候,因当地天气炎热,再加上长途跋涉,目犍连困倦了,他端正身姿,不想沉入梦乡,佛陀用天眼看到了马上要昏睡的目犍连,用神通来到他面前,对尊者开示了对治昏睡的办法。
佛陀说:如果在修行时昏昏欲睡,不要顺从这个困倦的意识,要想着从这状态下脱离。可以反复、温习那些经典,并为他人宣说。还可以用冷水擦眼睛、身体四肢,或揉搓耳朵;还可以四处走走,环视四处。
两位尊者都有念佛修行犯困的时候,更别提我们凡夫了。不念佛时有精神,打游戏通宵、看电视剧、打麻将精神头十足,一做正事就蔫了,这就是一种业障的体现,也是一种人类都喜欢放逸的习气。
对待业障、习气,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消灭,贪睡这种业障、习气,就像是从高处流下的水,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把它“截断”,让着水流肆无忌惮的往下游冲,最终我们每一个人又的继续昏沉下去,离学习正法的机会越来越远。
学习佛法,消灭的就是业障、习气,当一个人学习佛法时,定会出现重重阻碍,只有坚持下去,才会迎来曙光,各种业障、习气才会被消灭。当把念经念佛养成了习惯,包括贪睡在内的业障、习气才会减弱。
不过凡夫都有昏沉之障,只是轻重有别,切勿因此而起大烦恼。功夫愈是用不上,就愈要精进莫生退心;唯有精进才能道业相应。
犹如茶可止渴、饭能止饥,可是半口茶、一口饭何能止饥?饭量大者,吃二、三碗不能饱,令其吃个五、六碗总有饱的时候吧!诵经、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多念常念,才能消妄想入正定啊。
用功、修行、止妄、除昏沉,都要真实去做。理虽顿悟,事要渐除。对于道理,只要明白了,那很容易;但是烦恼要对治,要一点点地消磨,所以事要渐除。修什么呢?还是修这两个东西:除妄想、治昏沉。妄想代表贪和瞋,昏沉代表痴。要对治的总根子、总烦恼就是三毒,三毒具体表现在做功夫上,就是妄想和昏沉,或者说掉举和昏沉。我们起心动念哪一念不是在三毒当中呢?不是贪就是瞋,不是瞋就是痴,只有把三毒烦恼去掉,修行才能成就。阿弥陀佛!摘自 《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19: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20 00:39 , Processed in 0.0373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