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4|回复: 5

修行人不要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要学会放下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2-13 18: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11 18:57 编辑

修行人不要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要学会放下
修行人,不要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要学会放心,心放不下,一切的功夫都是白费。怎么放下呢?其实很简单,心无所住就是放下。那为啥要放下呢?因为本来就没有,本来无一物。本来没有的人事物你装在心上来障碍自己,这就是无明愚痴。
所以觉悟的人是无心,迷惑的人是有意的,迷惑的人去测觉悟的人他测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无心,这就是说你不要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的原因。心无所住就是本来面目,本来就是佛。
人这一辈子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没有一样是你带来的,也没有一样是你能带走的,来这世上走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人的生命在漫长的无止境的轮回当中,能够遇见佛法是非常难得的。如果遇见佛法又能依止修行的,就更加的珍贵难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人,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说别人的是非,说别人的缺点。整天把自己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去发现别人的缺点上,叫浪费时间。
修行人要知道返观自己,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与毛病,不要老是盯着别人的过错。如果老是盯着别人的错误,就会把别人的过失转化为自己的烦恼,心中就会起妄心、妄念,就很难有正知正见。
所以说真正有修行的人并不是没有是非观念,也不是看不到世间的事非,而是不执着这些是非,不把事非挂在心上,嘴上。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见,他不就变成白痴。
那为什么叫不见?见如不见,绝不放在心上,是这个意思。修行人总比不修行人聪明,怎么可能修成白痴?哪有这种道理。见如不见,不放在心上,这叫不见世间过。大师后头又说得很明白:「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你要见到别人的过失,你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挂在口上,常常说这个过失、说那个过失,大师说你「自非却是左」,左是下降,你已经堕落、已经下降。在中国过去讲,右面是升,左面是下降。我们上讲台,从右面升,从左面下降,左你就下来了,就这个意思。
又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做的不是,我不跟他一样,我不非,我不错;我如果也要跟他一样,自己戒律再严,还要批评别人、瞧不起别人,说别人过失,我自己就有过失。这个六祖说得好,真正是提醒我们,我们自己要修行,成就功德,要真正忏除业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怎么行。
我不知道当大家遇到这样的人,碰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们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最傻的人就是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傻不傻?要不要继续傻下去?当然不愿意。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要把别人的事情放在心上,不要老看别人的错误,要时常返观内照,不能总盯着别人找不是,不能法镜外照,拿着法镜去照别人、衡量别人。
如果总是挑别人毛病,那么这本身就是毛病。别人怎样那是他的事,自己不能随之爱憎起伏,否则就是心随境转,也是有过失,即使别人真的不对,也不代表自己对,别人的对错不要放在心上。心是身的主宰,身心清净,外面的环境就清净,境随心转。
很多人都是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不管大事小事,都很难放下,但是放下别人的事,就轻松了,自在了,放不下,就会备受折磨,与痛苦纠缠。
其实,人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只要你愿意,一切都可以放下,可如果你总是不甘心,总是去纠缠,总是去念,你又如何放得下呢?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团体中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即使学佛人的群体,也是如此,也不可能完美,因为都在修行途中,都还没有成佛,都难免会有缺点和习气,所以就需要去包容、去适应,适应别人的过程就是淡化我执的过程。
而且,所得出结论,还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同样一件事,乐观的人会看到希望,悲观的人会看到困难;从好的一面看能够看到功德,从不好的一面看能够看到过失,如果专门去伺求过失,一定能找到。
作为一个人修行,不要总是把心放在别人身上,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说别人的是非。如果别人令你那么厌恶,那么你就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相同的缺点,也会让别人那么厌恶我们一样。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彼此的镜子。你看到别人的缺点的同时,应该扪心自问:我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你光会看别人,不会看自己的话,你的心就落在别人的身上了,那么你就会接二连三地烦恼,既看不起这个,又看不起那个;抱怨这个,又抱怨那个。
为什么不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不把佛西方极乐世界放在心上?我们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错了,这一放在心上,你的身口意三业都不清净了。
所以会修行的人把念头管住,不容许自己有一个恶念。无论别人怎么样对待我,想让我收集他的垃圾,我决定不肯干。这是修行的功夫,这是本事,有这个本事肯定有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8: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11 18:58 编辑

其实每一个来到我们面前的人都是菩萨,都是来提醒我们,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是需要背景来衬托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每一个人都是互相衬托,互相促进成长,互相帮助了解自我。
每一个人都是对面的镜子,互相彼此照清自己,既要看别人,也要看看自己。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
无论你有没有信仰,你都必须要对自己先有个了解,先有个定位,否则的话,你和身边的人根本没办法相处。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魅力,是因为认不清自己。相反,一个能够认清自己的人,他一定会知道,如何把自己的优点给释放出来,把自己的缺点给慢慢地淡化、超越。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互相提醒,互相指点的。
古人常讲良心,我们的心是非常善良的,所以不要把别人的过失放在我们心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给自己带来一身的过失。别人的错误在我心上,我的心就是错误。无须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更不要在心中强求别人。觉得是我们常会犯的错误,特此为警。
修行不干别人的事,而是内学。要在一切境缘当中自己要看得清楚,善观己心,这个重要。因为我们要了解,只要自己是动心了,贪瞋痴慢现前了,人与人的缘分就会越来越不好。用真诚、用慈悲,人与人的缘分才能改善。所以明理之人最重要的是守好自己这一颗心,依报随着正报转
心态对了,句句话都有受用。能想着句句话都是对我讲的,就不会拿着经文去要求别人。
坦白讲,只要有要求别人的态度,修行就不可能得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我们把精神都花在看别人过失上了,哪还有精力对治自己习气?
无始劫的习气这么容易对治?你全神贯注了还很难调伏它,更何况是时时都妄想杂念,看这个不好看那个不好,哪还有精力去对治习气呢?
但我们世人很喜欢片面执着的看问题,只抓住一点或者一面,好比看电视连续剧,你没有看完整部,而是只看到其中的一集或者一个情节,就盲目判断谁是谁非,激情澎湃,这样是很容易错误的。
真正的修行人,心往内求,修的是自己,不是修别人,所以即使看到世间的是是非非,也不会放在心上,不会耿耿于怀,不会心随境转,因为别人的过错而污染自己的心境,这是“不见世间过”。你要是经常把别人过失放在自己心上,整天挂在口头上,常常说别人的是非长短,那别人到底错不错还不知道,反正你自己首先错了,这又是何苦呢!
以修道为目的的人,都是向内看,而不会停留在外境上,你天天看别人的过失,天天起烦恼心,障蔽你的自性,智慧就很难发挥出来,就不可能有正知正见。
不见世间过也不是说硬要把过失看成优点,颠倒黑白,而是让我们不要在这些上面执着,要从对别人产生的贪爱、瞋恨、嫉妒、厌恶、喜爱等情绪中解脱出来,保持一颗清净心,避免因此而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来,造下恶业。
那遇到坏人作恶怎么办?难道就不闻不问了吗?当然不是,学佛就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碰到坏人作恶,肯定要尽力制止,这是必须的,但是不要着相,不要执着于心。
但是不要把他的过错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毁掉清净心,就错了。他的过失与我不相干,我不应该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放在口上你造口业,放在心上是意业,你就不清净。
你看得清楚,那是你明理,但不放在心上。纯粹是一颗利他的心,是在护念他,柔和制止,提醒他。“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比方当面在提醒、在劝,讲话越讲越大声,斗气啦。
我们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动气了还不承认,最后还要加一句:“我是为你好!”那这一句还是“倘掩饰,增一辜
修行人最好不管别人的事,不要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为什么?管别人的事,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烦恼就现前。一定要晓得,修行是修我自己,不是修别人!
如果拿佛法理论,戒律做一个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那你就错了。自己顾自己都来不及,所谓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事情?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忍耐、宽容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和家人、朋友融洽相处,延伸出去就能和社会大众和睦相处。我们总要常常想到别人的好处,不要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
能够这样,我们心里永远都是善的、好的,没有恶的、坏的,才容易保持我们的心清净真诚,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这是做人的道理。总而言之一句话,保持自己清净心,我才不想这些东西,我先到极乐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8: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11 18:58 编辑

真要想去极乐世界,首先的在日常生活当中练,在你工作里头去练,不管你是干哪一行的,都离不开这个。你天天要接触的人事物,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起贪瞋痴慢疑,都不把它放在心上,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做得非常好,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人,这是真正弥陀弟子。如果还把外面拉里拉杂东西都放在心上,这不是弥陀弟子,这个跟“阿弥陀佛”距离很远很远,临命终时恐怕不能往生。
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保持观照,在各种各样的境界面前背尘合觉,而不是随着客尘转。一切都如空中花、水中月,梦幻泡影,虚幻不实,不去执着,但也不必刻意回避,不即不离,不取不舍,随缘应付,而心始终保持平静,就像大德有首诗写的那样:
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能够时时这样做功夫,虽在世间生活,也同出世无异,这时就会明白,时时处处都是佛法,干什么都是修行。
佛说,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俗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放下别人的错,得到的是心的解脱。
如果纠结怨怼,换来的只有无尽折磨。
这世上最吃亏的,就是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
人生最痛苦的,并非他人所给予的伤害,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
经历越多,就越明白,到了人生下半场,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来越短的是时间。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纠缠许久,只会消耗了当下。
佛说:余生,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生之路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
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一味地生气、抱怨,只会令自己受伤更重,惩罚的是自己。
凡事看淡,一切随缘,放下别人的过错,解脱自己的内心,开心过好每一天。
放宽心,多包容,少计较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越是遇到烦心事,越要放平心态,调整好情绪,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小沙弥。一天,他奉师父之命,下山去化缘。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小沙弥端着满当当的食物,开心地往寺院走去。
不巧,路上遇到一只凶猛的黄狗,小沙弥吓得扔下食物就跑了。
回去以后,小沙弥因为没有化到食物,而被师父惩罚去打扫庭院。
他心里愤愤不平,准备拿棍子去找黄狗报仇。师父见状,问小沙弥:“为何如此生气?”
小沙弥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师父,师父安慰道:“不就是食物罢了,出家人应当耳根清净,四大皆空,而且黄狗并未伤害到你,为何不能放下此事呢?”
听完之后,小沙弥恍然大悟。
人这一生,免不了都会遇到挫折和坎坷,在面对这些时,不要抱怨连连,应当淡然处之,一笑而过。
《了凡四训》写道:“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放下一切,解脱自我,方能活得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8: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11 18:59 编辑

人生苦短,活得通透明白
人与人的相遇,皆是缘分所为。
与人交往,免不了闹矛盾,应当将心比心,才不会辜负今生的相遇。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做得再好也会有人不满意,何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呢?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父子俩进城赶集,天气很热,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
一位过路人看见这爷俩,便说:“这个当父亲的真自私,自己骑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听完这话,父亲连忙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他牵着驴走。
没走多远,一位过路人又说:“这个当儿子的真没孝心,老爹年纪大了,不让老爹骑驴,自己却悠闲地骑着驴,让老爹在后面跟着小跑。儿子一听此言,不禁有些汗颜,赶紧让父亲上驴,父子二人一同骑驴往前走。
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婆见了父子俩共骑一头驴,便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驴又瘦又小,怎么能承受得住两个人的重量呢?可怜的驴呀!”父子二人一听,觉得也有道理。
两人又双双下了驴背,谁也不骑了,干脆走路,驴子也乐得轻松。走了没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指着他们爷俩儿说:“这爷俩都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
父子二人一听此言,呆在路上,他们已经不知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及驴了。
故事很短,却寓意深刻。无论你怎样做,总会遇到质疑的声音,否定的评价。
正如《增广贤文》里所说的:“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议论与被议论,都是人生的常态。既然无法避免,倒不如遵从本心。漫漫人生路,你只管走好自己选择的路,阔步向前,不求人人满意,但求无惧于心。很多成功人士,看似这一路走来一帆风顺,可背后的辛酸苦楚,只有故事的主人自己知道。阿弥陀佛!摘自 《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8: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12-11 19:00 编辑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19: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5-3 12:14 , Processed in 0.0851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