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2

如果只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也不懂佛法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5-24 19: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题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果只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也不懂佛法的道理,没有正知正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那这样的信佛,只能是迷信,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而不是真正的修行。
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打坐、念佛、诵经、持咒的功课,每天坚持做,这样就是修行,真正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为,特别是心理行为,把自己不善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善良;把自己心胸狭獈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把自己自私贪小便宜的习惯改过来,变得大方,乐于助人;把自己易发脾气的一面改过来,变得内心柔软;把自己残忍杀生的习惯改过来,变得慈悯生命;把自己好色好淫的习惯改过来,变得正行无染;把自己好酒的习惯改过来,变得精神清明;把自己贪爱的习惯改过来,变得乐善好施……,这样去做,才是真正的修行。
学佛一定要明理,要把佛法和自己的修行联系在一起,用佛法的这面镜子照自己,好好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这才是修行。
首先,你对世间法还有贪恋的话,那你不是真心实意地想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以必须要有菩提心、出离心。
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佛法里讲的,大乘佛法的前提条件是发菩提心。
现在很多人往生是为了自己,“哎呦,人生太苦了,轮回太苦了,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
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私自利,根本没有想众生。
极乐是大乘,大乘是菩萨,经上讲的清清楚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才能往生。只有“一向专念”,没“发菩提心”,不能往生。
蕅益大师讲的很清楚,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愿之有无。信、愿是菩提心。到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能不能往生在菩提心,到极乐世界品位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说得好!说的简单清楚明白,我们要记住!
“我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乘愿再来度化众生。”你没有发这个愿,那就修的就不是大乘佛法,也就不能成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
修行最重要的是菩提心,如果没有发出菩提心、出离心,就像一直在一间房子里面转来转去,是出不了轮回的。成佛的条件是要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出离心,是成不了佛
修行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因心,是念念无我利他不为己求的菩提发心,还是求取人天福报的利己之心,因心不同发心不同,所走的道路方向和最终的结果也截然不同,因心正确了,则不论遇到何种境界,都必定能够圆满波罗蜜,成就佛果。
会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别人,都是看到别人错,要修理别人。修理别人,造业。那些佛菩萨们,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佛菩萨?他不知道修理别人,他知道修理自己。所以佛家常说回头是岸。回头修理自己,不能修理别人,别人没有过失。别人做种种示现,是帮助我修理自己的,这叫修行。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们这个心很恶,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还是修的染业。假如你真正明了,心是空的,心什么都没有的,你修寂静法,这叫真修行。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修心之后才会用心。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就用这个方法,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
开始修学的时候,当然心还会乱,还是会颠倒,可是你要把握着,决定不能放弃、不能退堕,一定要提起精神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念好之后,你才晓得效果不可思议,真正能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念佛人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因此,念佛人要把身心世界看破、放下。少一分贪恋、少一分执着,就多一分往生的把握,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要记住,我修一心不乱的,我修清净心的,总要记住:心净则土净,接触外面社会,外面人事纷纷来扰乱,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恩惠,为什么?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时时刻刻考验自己功夫得不得力。
我看到了、听到了,心里生烦恼,我的功夫不得力,那是菩萨,那是我老师,他来告诉我:你不行,功夫不得力;你面对这些人与事,不着相、不动心,很清净,那他就告诉你:你的功夫得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9: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真修行在哪里?就在事相上,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大乘法里常讲“历事练心”,清净心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离开这些人与事,你到哪里去修?你没地方修!
学佛修行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应该把表面上、形式上的东西都放下,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放不下呢?还在追求这些形式上、表面上的善恶呢?学起来、修起来的时候很矛盾、很冲突、很困难。实际上没有事,只要发心了,你的日常的生活、吃喝玩乐,这些都是修行。如果没有发心的话,念佛诵经烧香拜佛,这些都不是学佛、不是修行。但是这也有过程,慢慢来吧。
修行在世间,修行不是口号、也非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世间,就没有修行可言。
修行是实践的功夫,是从身心行仪里流露出来的道德、涵养。日常中怎么修行呢?第一、以念佛来制心一处。第二、以数息来呼吸顺畅。第三、以感恩来惜福爱物。第四、以忏悔来反省言行。
一个真正学佛人,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要看得淡!不要太执着,什么事都不要放在心上!有也好,没有也好,吃亏、上当、占便宜,什么都好!不必过问,不要去计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一切随缘度日就好!
修行就是一颗平静的心,心放正了,一切都会安然自在。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当下;修行其实也很简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体现修行,修行时时处于生活。每件事都是修己的礼遇,生活的不如意,乃修行上的一点点精进,一分分增上。处处圆融,随缘自在,自在随缘,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修行。
你要是说把这些不如意的人事环境都离开,那你有多大的福报?释迦牟尼佛僧团外面有提婆达多,里面有六群比丘,他的徒弟里面有不少是不听话的,调皮捣乱的,连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弘法利生都得不到一天清净,你想得一天清净,你有多大福报?我们不能不觉悟。
修行分三个角度: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第一,无念。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执着跟分别,都没有任何的意义,简单讲,我们能缘的心,所缘的境,都是虚幻不实在的。这个无念,不是指没有念头,而是指没有执着的念头、没有分别的念头、没有颠倒的念头、没有无明的念头,但是,有大智慧的念头,有慈、悲、喜、舍的念头。
  第二,无相。好好的观照一下:有一天,我们断气了,被送进火葬场,火化以后,就剩下骨灰,人来自于尘,回归于尘。我们这个世间,彻底的看透了,就是无相,没有真正的永远的相,简单讲,你今天长得再庄严,你家拥有多少的房地产,到了送进火葬场,烟囱冒烟的时候,就跟这个娑婆世界永远说再见了。看清楚这个世间,有一天,我们会老、会病、会死,火化以后变成骨灰,这个世间没有真正永远存在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三,无住。就是无所住,这个世间没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你执着的。我们对这个世间任何的假相,应当无所执着,《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现代人学佛不受益的十五种原因:元音老人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具有正知正见。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一心想求得最高最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专念下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9: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经典。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的人甚至把修法当做消遣之事,无关痛痒。结果毕竟是毫不相干,一事无成。
第八、不明法无定法之意。法法各有立场,不可强同,不依规矩而自生法见,妄自改篡,以致修持不如法,而不得成就。
第九、以修行入善为学佛之极至,不知究竟了义。却不明白如何往生之义,以致修到中途,不能再进。
第十、纵然遇到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第十一、喜欢妄测他人的意境,而自成妄。如说:某人开悟了,某人没有开悟。却不晓得你要分别人家开悟与否,你自己须先开悟。你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断定人家是否开悟呢?人云亦云,妄自猜测,实在无意义,反而自心不清净。
第十二、由于贡高我慢,对他人生疑生嫉,且耻于下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肯或不好意思去问。更或轻慢初学,而不知自障其道。
第十三、先入为主,于法不知圆通变化。真性现前,不敢承当。
第十四、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分,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
第十五、当行住坐卧、人事往来、种种习气发生之时,一点也不自觉,任其流浪往返,决不回顾自心。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但却不得受用。
故事: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什么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十分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日日寡欲知足,修持梵行,并且时常到僧团当中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须赖坚苦卓绝、一心向道的愿行,使他善名远播,许多人常跟随着他到精舍礼佛、听法,就连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也知道了他的修行,不禁忧心地想着:「世间居然有这么一位罕见的行者,假若他继续积善修福,将来恐怕连我天主的位子都要不保了!」
于是释提桓因以其神通力,化作一群人,向须赖住处走去。
须赖在家,突然听到门外有一群人正对着他谩骂嘲笑,极尽屈辱之能事。
然而,出乎释提桓因意料之外地,须赖丝毫不为所动,不发一语地继续禅修着。
于是,这群化人改以刀杖、瓦石破坏须赖的住处,甚至危及他的色身。
没想到,须赖竟然安忍于众人百般的迫害与侮辱,甚至心怀悲愍地看着他们。
两次试验都没办法动摇须赖的心志,眼看自己的天主地位即将要被夺去了,这时释提桓因可急坏了,于是化身成另外一个人,对须赖恶狠狠地说:「好哇!这么多人侵害你,你都不为所动,倘若他们要来杀害你了,看你怎么办?」没想到须赖竟以平稳的口气回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假若有人想要将我杀了,我对他既不愤恨,也不会想报复,反而十分同情他们。
因为将来他们会自作自受,得到堕落恶道的果报。」\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的计谋失败了,于是决定采用利诱的方式,企图动摇须赖的修行,他变化成许多人与一座金光闪闪的七层宝塔,向须赖劝说:「你就收下这座金塔吧!
不但可以用它来布施,将来你的食、衣、住、行都不用忧愁了,享受人生不是很好吗?」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自知今生的贫困乃是过去生所种下的因。
假若现在又轻易接受了这座金塔,来世恐怕会更加困苦了。
所以,我是不会收下它的。
况且,不义而取是盗贼之行,为智者所耻。为了虚妄不实、无常的色身,而鬼迷心窍,做出不智之举,将来势必要尝受无量的苦果。」
显然,财宝无法迷惑须赖的心。
于是释提桓因又现另一个化人,试图以人情说服他收下价值连城的珍珠,无奈又被拒绝了;再派遣娇艳无比的天女下凡,以美貌来诱惑须赖放弃修行,同样是无功而返!
最后,释提桓因终于按捺不住了,亲自来到人间问须赖:「请问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怎样的愿心,让你对修行如此坚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爱的,莫非你也想追求?」只见须赖摇摇头,然后说道:「纵然忉利天主位高无比,终究还是免离不了生、老、病、死苦呀!
既然都是无常的世间法,为何还要渴求它?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间所有苦难的众生出离苦海而已,再没有别的了。」
忉利天主听到须赖的答复,深受感动,欢喜赞叹他能以无比的悲心愿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即发愿带领诸天,护持须赖的愿力及修行。
省思
须赖因其修持忍辱的因心是为了众生,而不是为自己,因此不论遭遇威逼杀害,或是名利财色,种种的顺逆境考验都无法动摇他的心志。
修行学佛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因心,因心正确了,则不论遇到何种境界,都必定能够圆满忍辱波罗蜜,成就佛果。阿弥陀佛!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一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5-2 09:43 , Processed in 0.0339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