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4|回复: 3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8-8 1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
原题诵经 读经真正目的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心经》等等。
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因当时的佛经,既没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写本,都是靠著以口传口地口口相传,所以,要听佛的弟子们代佛说法,往往是听他们将所曾听过而已熟记的佛经背诵出来,自己要想熟记某一部佛经,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诵出来,到后来,诵经便成了学习佛法和宣传佛法的基本工作。但是,佛教徒为何要把某一部经,诵到烂熟之后,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
这有两层理由:
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但当面对佛像,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来教诫我们一样,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策励修行;已经犯的过错,赶快改正,尚未犯的过错,决心不犯已经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
这像一位爱美的女士,闺房中有了镜子,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镜子,早晨照过镜子,偶一动作之后又要再照镜子,今天照了镜子,明天、后天、大后天,乃至明年后年,还是要照镜子,那无非是为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洁美丽而已。
第二是将诵经当作代佛说法的神圣使命:佛法的主要对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众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数的傍生或畜生(动物),也能信受佛法。
所以,虽在无人之处,或在无人听懂所诵的经义之处,只要有人诵经,就有异类的天、神、鬼、畜,来听我们诵经。
天、神、鬼三类的众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们诵经之时,只要专诚,即能感应它们来听经。
若你为你亡故的亲友做佛事诵经,你的诚意初动,你那亲友的亡灵,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会如期前往听经;亡灵的灵性特别高,纵然在生之时从未听过一句佛法,死后听经,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诵经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
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
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
4、所在处若有佛像,应先礼佛三拜;若无佛像,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
5、礼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盘腿而坐),合掌,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遍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称念后即可开始读诵经文。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翘脚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6、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7、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袈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迭经页。
11、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12、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我们要训练我们的专心,用读诵经典的方法是非常有效。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专,但是就是专不来,所以有人说:我业障太重了。业障太重有什麽法子?得要想方法消除!再重的业障都能消除,就怕你不肯干。用什麽方法消除?用念经的方法消除。
念经要得法,要会念,不会念就没法子。什麽叫会念?不求解的是会念,知道念经是修戒定慧,这就是会念。
一面念经、一面研究这什麽意思,那就是不会念,那是一面念一面打妄想,在猜测佛菩萨的意思,但你怎麽猜也猜不到。这些地方我们要是明白了,如理如法的来修,业障在短时期就可以消除。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我们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亲近佛菩萨,唯一的亲近方法是读经,明理,依教奉行。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
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
读佛经、听说教,听了、读了不能做到,那不叫学佛,那叫增广见闻。把学佛当做一种知识,听听,知道了,到这就为止了,这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好处是阿赖耶识里面落了佛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不会起现行,你阿赖耶识有佛的种子,将来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19: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来生也未必能起作用,但是它一定会起作用,不知道在哪一劫,不知道是什么因缘触动它,除这个好处之外没有别的好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读经的第一个目的,即读经明理。
读经第二个目的是开慧。大家都知道学佛修学大纲为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你在读经时,诸恶莫作,就是戒,你的注意力定在这部经上,这就是定,长期如此修戒定,必能开慧。
有了智慧,你对为人处事方面看得清清楚楚,知道何为善何为恶,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你还愁做不好人吗?印光法师就是一个明证,印光法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和他当初在普陀山的三十年阅藏是分不开的。
所以可以说深入经藏是开慧的根本,而有了智慧(正见)就能正切修行。
读经有两种读法。
  第一种,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
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净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
  第二种方法,随文入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
    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开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作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是修定,长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
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
学佛要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智慧的来源只有一个办法,听经、念佛。听经不念佛,开智慧很慢;念佛不听经,开智慧也慢;听经跟念佛合起来,开智慧就快了。
学佛,佛告诉你要转识成智。迷的时候转智成识,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觉悟之后,转识成智,这就恢复我们本来面目,这才叫学佛。
只要你真的有悟处,经典展开真正是无量义;经典展开还看不懂,你没悟。没有悟不要紧,经典你去读,告诉各位,读经也是念佛,念佛的方法太多,读经也是念佛。
读经的确是修定,读经你要会读,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你依照规矩去念,依照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来读经。
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时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
念经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让人听了生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心专注。
读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真诚心、恭敬心,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间断就是这一部经要一次读完,不要分做几段,分做几段的话,当中就有夹杂,效果就低了,就差很多很多。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
读经必须以至诚心读诵,至诚者即心中一念不生,读经如此,读古人注解亦如此,甚而推及世间书籍,以此种态度阅读,亦能以慧眼观察,别有悟处。
以至诚心看经就是修定,不可用分别心,一字跟着一字读下去,不生分别心,有三年五年功夫必然开悟。智慧是清净心中现出来的,福德亦是清净心中现出来的,清净心现前,福慧自然具足。
读经境界转不过来,白读了。所以经典展开有的人会读,有的人不会读。不会读的,读给佛菩萨听,与自己不相干;会读的是读给自己听,与别人不相干。决定转变自己的境界。
《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三千遍没开悟。悟了以后,他很感慨跟六祖大师说:过去虽然天天读《法华经》,读了三千遍,是被《法华》转,今天开悟则转《法华》。这叫做转读。法达给我们做了一个明显的好榜样。什么时候你能转经,而不被经转,被经所转是死在句下,你读死书,你不开悟。你能够转经,你在经里面开悟,悟了之后,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古人所谓的「随文入观」,你读到这个经文,你的思想见解就改变了,你就开悟了,那就是真受用。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随文入观?「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观、人生观,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入观」是入如来的观,就是《法华经》讲的「佛之知见,入佛知见」,这是入观。
我们为什么入不了?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相有体空,你就能入得了佛的知见,入佛知见就是入观,那个享受你就得到了,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享受。凡夫可怜,随文错解,这糟糕不糟糕!意思全解错了。他用他的妄想分别执著来解如来真实义,哪有不解错的道理?那不是随文入观,随文入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今天修学,修了几十年还是个凡夫,丝毫没有转动,苦在这里,念念还是随顺烦恼,这怎么行?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
多听经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断除你的疑惑,多听经是明理,听经对初学的人最大的作用就是断疑生信。经听得少你怀疑,你的信心不够坚强,你会被外面境界转。
经听多了道理渐渐搞明白,外面境界就转不动,你自己才能做得了主,不为外境所动,你才能坚持原则,才能成就道业。
信心就是生不起来。怎样帮助生起信心?方法有,还是要靠自己,那就是读诵经典,听讲这个经典,天天不能中断。每一天要听多少?至少四个小时,越多越好。
佛法的修学不同世间法,世间法讲求的是广学多闻;佛法,圣贤教诲,讲求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方法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讲求意思,你只管读,读到若干年之后,豁然全经的意思都明白了。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明了,现在为什么不明了?是有烦恼障碍,习气把你的智慧障碍住了,你现在一心,一心就把真心里面的烦恼习气,障碍化解掉了。这个化解掉了,自性本具的智慧现前,智慧现前,统统都明了了,道理就在此地。
读经时把心定下来不要打妄想,一个字一个字的接往下念,不要揣摩,可以求到根本智;若心不专一,一面读经一面又想别的事情,就没有效验了。
读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彻大悟。心浮气躁,要赶时间赶功课,那没用处,心要恭敬,会有悟处。
  佛四十九年没说一句话,佛要说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没有思想。所以佛经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变成你的胡思乱想。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离开思想,没有思想,你就能够体会到佛的意思。这是真实、圆满的智慧。读经绝对不能思维经中的意趣。用思考来学佛,永远不会成就。
  研究用心意识,佛法讲参究,参究不用心意识,用的是真心,会开悟。用心意识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会开悟。把佛法当做世间一门学问来研究,经典变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讲悟入境界。
  为什么教先念经,不教先念佛?念经,收心。心里妄想太多,一句佛号不得力,读经目的在收心、断惑。经典读多了,慢慢开悟了,疑惑就断了。断疑生信,你信愿才会恳切,信愿才有力量,读经就是把妄念读掉,疑惑读掉,一切分别执著读掉,然后就紧紧抓住一句佛号,那就成功了。
  听经可不能想,不想用清净心听,一想就把悟门堵塞了。佛法修学要用直觉,决定不能落在思维想象里头。一想就变成死东西了。
听经如是,听懂了你就悟,悟就觉悟了,听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错了。不断重复听可以,不断的接触,希望在长时间熏习。听经不写笔记,写笔记分心,又在搞妄想执著了。
  心清净容易开悟,心不清净,听一辈子都不能开悟。一分清净有一分悟处,十分清净有十分悟处。所以学佛第一个阶段,一定要修清净心。第二阶段,求悟处。第三阶段,就是证果,得道了。那要真功夫,这功夫就是一句佛号,专持这一句佛号。前面读经、听经,都是做基础功夫,然后这句佛号才得力。我们今天念佛不得力,原因是基础没有奠定。
  单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见性。如果能听经、研教,可能三、五年就开悟了。因为念佛,贪瞋痴慢用佛号压了,压到饱和点压不住就爆发了。听经闻法这个智慧是什么?是你一面用定压,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没有了。
祖师 大德教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从读诵下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多,譬如禅宗从「参究」下手,或者参话头,或者观心。教下多半用「读 诵」。净宗除「读诵」之外,也有不读经的,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行。
密宗用「持咒」。可见得方法虽然很多,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 执着舍掉,恢复到心地清净,这就是「调众生」。
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学佛要依据经典。中、下根性的人离开经论,什么都谈不上,一定要依靠经论。
得到经论,怎么入门?第一是熟读。先念熟 ,念到很熟很熟,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下手入门之处,先把心定下来, 妄想杂念少,心就定了。这是用念经的方法修持,一是熟、一是心清净。心清净之后就开智慧,然后进入第二步。第二是求解,就是对经典要深入研究
把经念熟,念到能背诵,一个字不会错,这是预备功夫。功夫做成了,经能背得很熟了,然后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
我们有不少同修,虽然天天听经,可是他要知道,光是听,听懂了也没用,为什么?你要不真正用功夫,你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你要想了生死、出六道,一定要真正地做。从哪里做?第一个,从得失里面去做。
现在的人很苦,就是苦在患得患失!因为我们烦恼里面,得失的烦恼看得最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一样都不肯放下,样样总想据为己有,所以从这个地方去做,这是真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8-8 1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经,量不必多,要重复
1听经,量不必多,不要听很多种,要重复,遍数要多。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订的标准,至少是一千遍。
2你们如果能够相信,你拿到一部经的光盘,你要能听一千遍,你就会开悟。为什么?能听一千遍,你的心定了。我判断你能开悟,是从这个理由上来说的。
3佛法重在熏修,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学,一部经听一千遍,你心定了,定心起用就是智慧。
4凡夫最难的,心乱,心定不下来。一部经听一千遍,心定了,因定开慧。所以这种听经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手段。
感应故事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很高兴,就亲近了这位老人,老人即进一步说:这里庭院很脏,树叶很多,你们帮忙扫一扫好吗?小孩子就很乐意的替他扫得干干净净的才回家去。
这虽然是骗小孩的一种方便。可是为什么要骗小孩呢?各人的存心就不一样了。有的为了大众利益,有的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有的更是存心欺骗另有企图,有的是教人行善的方便等等,这中间就有善恶、忠奸、正邪的分别了。
佛经也有这样譬如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村落,离开国王的皇宫大约有八十哩。这个村落有一口井的泉水,很甘美,国王就命令这一村的村民,每天要供应这泉水到王宫。最初村民组织了接力的方法,勉强送水。可是日久村民就觉得路程太远,而厌倦起来,大家都想逃走离开这村里,免得天天为国王送水,花去了半天的工作,又得不到工资。
村长得到这消息心里想,若是村民跑了,怎样向国王交代?于是召开了村民大会,开会的时候说:位同胞,今天召集各位来这里,就是要讨论如何改善送水的问题,各位每日送水给国王都很辛苦,路程又遥远。可是我们也不能没有忠君爱国的心,所以我想只好缩短路程,才是最好的办法。村长说了以后,大家鼓掌赞成,会场都一致发出欢呼的声音。
各位,请安静,各位谁知道我们村庄到皇宫,多少路程?’‘八十里’‘我恳请国王从八十里改为五十里好吗?’‘很好,很好!村民非常的欢喜齐声应好。
于是村长请求国王从八十里的路程改为五十里。当国王批准缩短路程村民都欢喜若狂,今后免走那么远的路程了,虽然有些聪明的人说路程并没有缩短呀,不是和以前一样吗?可是村民并不相信聪明人的话。
各位大众,佛法说行菩萨道,须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一般人听起来佛道那么遥远,就不敢向前精进了。
佛方便开三乘或五乘而说法。就是说,应众生的根机,说种种法。可以渐渐进入大乘佛道。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即说一乘佛法——顿悟成佛或即身成佛的佛法。
    众生多多都是,贪眼前的幸福,而忘了永远的将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即如对牛弹琴,启发不出他的菩提心。必须说,拜佛念佛如何的灵验和感应才肯学佛。
尤其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人贪享受,若说佛法需如何如何的苦修,才能成就佛道,他们都会退避三舍。
现在又逢末法时代,外道说法如牛毛,一点即得道成了一般人的向往,也千千万万的人去点道,你说,你对呢?他们对?’——说法要方便用现代的名词来解说佛法,或用科学证明佛法,或用巧妙的言词说明佛法。是说明技巧。若是用欺骗方法说佛法,佛法变成了邪法。说法可不是好玩的东西,引人入正道,或入邪道的关键就是在这里。——选自《百喻故事广释》
有这样一则公案:诵经时错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是佛门弟子,军务之余诵经。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给戚继光将军,告知明天当遣他妻子前来拜见,请求将军诵一卷《金刚经》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来恳请戚继光将军,戚继光慈许。次日早晨,为阵亡士兵诵《金刚经》。
在诵经过程中,家里佣人给戚继光将军送来茶饼,戚将军见后挥手,示意拿回去,便继续诵完了经。当天夜里,梦见那位士兵说戚将军念的《金刚经》多了两个字——“不用”,功德不圆满,所以没能超度出去。
戚继光追忆,怎么会多念“不用”两字呢?哦,原来是向佣人摆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经中了。于是第二天早晨,戚继光再次诵《金刚经》,把门关严,交代一切人等不准打扰,便至诚地诵完《金刚经》。至夜,又梦见那位士兵前来道谢说其已从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
可见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阿弥陀佛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一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28 22:54 , Processed in 0.0608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