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6|回复: 2

供佛与信佛它是两个概念。你虽说是供佛,但不等于你信佛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8-26 1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供佛与信佛它是两个概念。你虽说是供佛,但不等于你信佛
原题怎样才是真信佛
有不少的人都在说,我家也供佛,我也信佛。
这个供佛与信佛它是两个概念。你虽说是供佛,但不等于你信佛。如果说你家供佛,你也说你信佛,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你对老人不孝不敬,甚至于又不养父母,做出不忠不孝的事;与人交往处处都想占别人的便宜,违背良心去做事;上不敬老人,下不爱子女,又没有责任之心;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工作又不负责任;还有是非人我、挑挑怪怪,遇事还斤斤计较。
你家只不过是供佛像,但是真佛没有到你家。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按佛所讲的道理方法来生活,真佛就没在你家嘛。
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信佛,自己是不是佛弟子?如果说对于佛教给我们的理论、方法、境界都一塌糊涂,告诉各位,这是冒充佛弟子,有名无实。
我们今天说,我是佛弟子,这是你自己说的。我们自己配不配做一个佛弟子?如果自己不配做佛弟子,冒充做佛弟子,这个罪很重,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怎样才是个佛弟子?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统统要做到,这才是佛弟子。
一切时、一切处,待人处事接物,处处要学忍让,不怨天不尤人,欢欢喜喜过日子,这才是佛弟子。
学佛,真正依教奉行,言真、行真,令一切众生欢喜,是社会大众的模范,这才是佛弟子
你皈依了,或者受了几条戒,你不能依教修行,还搞贪痴慢,你天天诵经拜佛,佛也不会承认你这个学生。修无师所说的,「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能说不能行,是假的,不是真的!
佛不承认,你的罪过就重,为什么?冒充佛弟子,你修的是三恶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你将来一定证三恶道,你干的是这个事情。
佛弟子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你要是不能做出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问题就严重了。严重在哪里?你破坏佛教的形象,让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错误的观念,断绝多少众生学佛的机缘,因果你跑不掉!
真正信佛的人,那真的是不得了!真正信佛的人是相信佛的教诲,决不违背佛讲的原理原则,不违背佛讲的方法与道理。这称之为信,这是真信了。
而我们现在也是信,但是这个信没有真正明白的信,还是糊里糊涂的信。佛讲的方法道理我们常常还在违犯,不能完全做到。所以说你这个信也可以说,是在表面上的信,没有真正的了解佛讲的宇宙人生的事实的真相。
什么称之为信?信佛的人,首先第一个要相信佛讲的因果通三世。相信因果的人决不会怨天尤人了。我们看古德常说: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你要认识你自己就不会怨任何人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切的好与不好都是自己造成的,你不能怨任何的人事物。因为我们凡夫在六道搞轮回,用的都是妄心。什么时候我们真心现前了,我们就会明白了。
因为我们与一切众生本是一体的。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是佛。佛在大乘经上讲,因妄想、执着、分别而不能证得,所以见不到自己的真心。
我们凡夫用的都是妄心而不是真心。我们现在不了解自己,所以说心里总是不平,还有怨天尤人的心,你就没有相信佛讲的因果。
遇事还斤斤计较,争争讲讲,这就没信佛,连因果还都没有相信。遇到事了自己还是随着外边的环境人事物牵着自己的心走。
接触人事物不是怨天就是尤人,不是挑就是怪,而且还要处处找便宜,这就没有相信佛讲的因果通三世,没有完全信佛。
相信佛法,首先要看你是否信佛说的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的,因果法则是真实存在的,通过修学佛法可以脱离轮回乃至成佛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这些都相信了,可以说你已经真正信佛了,但信佛就要照着佛的教诲去做,平时断恶修善,戒杀吃素,受持三归五戒,乃至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等等,这些都是行门需要做的;解门方面,要读诵大乘经典,听闻思维佛法道理,再按照所听到的佛法去用于修行,比较重要的,就是多多拜佛忏悔,消除自己的业障,这样也许渐渐就有法喜了吧。
有句打趣的俗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家人一辈子都不信佛。
什么才叫信?必须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真正做到「信受奉行」。如果没有做到这四个字,那么信心是流水道心,古德比喻为水上的浮萍,是无根的信心。
我们今天信佛没有根,哪来的力量呢?真正信佛就是信了之后就发愿,发愿之后就真正修行。信、愿、行三粮同时具足,才有真实的成就。
学佛的目的一定要知道,学佛最后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明心见性,见性就叫做成佛。这大乘佛法里头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土宗要不要明心见性?是你现前烦恼习气重、业障重,把你的自性盖覆住了,你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么?是烦恼、是习气,这个东西起作用,所以生活得很辛苦。
佛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对佛法有信心,最重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相信佛。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弥陀经要解》里头讲信愿行,信他讲了六种,第一个是信自己。人要没有自信心,什么都学不成,佛很慈悲,帮不上忙。佛能帮谁?自信心很强的人,佛帮得上忙。
我们要想成佛,那要坚强的自信心,一定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话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在《华严》上讲的,这一点不错,我们相不相信?《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净土的原理,理论的依据,佛只说八个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要不相信,我们往生有障碍,也成不了佛。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本来是佛;是心作佛,那就是念佛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8-26 19: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所讲的,我们有没有做?做了,做到多少?十之一、二,还有十之七、八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是什么原因?不信!所以此地讲,信忆二字不离于心。
你要不信,你这个忆佛念佛做不到,唯有真正相信,你心里头才真的有佛。口里念佛,一天念十万声、念二十万声,心里头没有,不信!信佛是什么样一个情形?你心里头真有佛,真的是二六时中昼夜不间断,你心里头真有佛。
你真的常常想佛,真的常常记住佛的教诲,你会依教奉行,即使做不到,你会很认真努力要想把它做到,这才叫信。所以不是我们一般普通人讲的泛泛之信。
信佛之人,于此可知,他的心同佛心。佛是什么心?佛门里面常讲,这两句话概括了整个的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是佛心,慈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佛的爱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真诚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佛没有不爱护的,没有不尊重的,没有不帮助的,这是佛心。
佛的行,那就是方便。方就是方式,用什么方式帮助众生,使他能早一点成就;便是便宜,用我们现在话是最适合的,方便就是最适合的方式、最适合的方法。
这个方法不一定是善是恶,但是这个方法肯定帮助他成就。帮助他,我们现在的话说,快速成长。这个成长是两方面,福慧要成长,帮助他福慧成长,另一方面,帮助他消除业障;业障不消除,福慧不能增长,福慧增长,业障一定要除,这个道理要懂。
真学佛之人,虽也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及各种障碍,但因其发心真诚,其必会努力破除这些不利的因素,而达到心想之目的地的。  
这些都是过去业因之扰,或始终精进不顺,或心住正见身难行,但无论其不顺或难行,因其信心坚固,最终皆必得真实之果的,只要其发心正确,他就会利用佛说的话来改变自己不善之行,在苦中,在顺境中,在生活艰难中,在别人无因的诽谤打击中平静自心,不使自己起烦恼。
学佛千万不要只学几句佛经或者禅语,只是在佛友与朋友聚会或者人前的时候嘴里能说出几句,显得自己知识很广泛,博得他人的赞叹,而自己的身心,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一点没变,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样不叫学佛,只能说爱好比如银行里的职员,每日成千上万的钱从手里过,可自己不能拿人家的一角钱,嘴上说几句佛经或者禅语,对三宝尊敬,不断恶修善,这样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反而为自己的贪痴又增加了一些宗教的资粮罢了,试问,当你面临死亡时,你能否轻松的说一句佛经或者禅语吗?而没有一点的恐慌吗?只能是鹦鹉学舌而已。
至于假学佛之人,那真是千姿百态,难以尽数。以名利心学佛,处处表现自己,总想得到别人的赞扬,这样的人生活在虚假疲于应付面子的虚幻之中,唯利的人总是以自己的得失来看待学佛,得利就上,无利就退,得利就满脸欢喜,无利就愁云遍布,有利就到处鼓吹,无利就大刀阔斧。
以治病心学佛的人,有的人无力治病而求助于佛学,有的人病业难愈,医不能治求助于佛学,当然这里面有的人病愈后或深入佛法后,明了其内含的真实义理后便真实投入学佛了,最终获得了成功;还有随波逐流的,人行他行人退他退,毫无主见,这类人难以成功。
附佛外道,外表也似是学佛,念经,念佛等,但唯以邪知邪见自活,歪曲佛教师语,以执著心修行,走的站的高谈大论,这个感应那个神通,有很多学佛人不明佛理跟上盲修瞎炼,对于这些我们应根据佛的教理来验证,可是有一些无智慧的人不具备这个能力,因他不能正确理解佛意,有的以自己的见解来分辨,这些都不真实。
糊涂学者,人行亦行,人止亦止,有人在念经时也是如此,毫不用智慧,似自己本来就是个木偶,(这里面也包括迷信者),发自内心的崇拜,但却不明其理,也不知其作用和结果,只是一味的追随,即称为迷信,凡迷惑之信皆属此。
学佛还是要老老实实的,不要说些没有用的空话来装点自己。学佛并不需要什么文凭,或者什么学位以上才能明白佛法的真谛。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心着相求法,着文字相、着言说相、着名字相、着心缘相,这全叫外道。面对着一切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自性智慧、德能现前了,这叫佛法。
中国历史上的奸臣,都是人才,都是学识一流的人才,像众人皆知的秦桧,学问之好,头脑之聪明,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一手遮天,蒙骗上面的人,其本事之大,可想而知。一个部下,能把高明的老板瞒住,看不到下面的事情,那绝非普通人所能做到。这些人往往都是‘多闻之士’,学佛最容易犯这个毛病。
佛法是从佛陀大慈悲心大平等心大智慧心中自然流露的,并非我们这样凡夫心思维意识的产物,所以世俗上说的什么文凭,乃至聪明,不仅不是学习佛法的衡量条件,相反很有可能成为“世智聪辩”,自认为有文化一看就懂,反而成了修行的障碍。
什么是信佛,什么叫不信佛?当然我们是凡夫,生生世世无量劫养成的烦恼习气很重,这个不要紧。只要我们相信极乐世界,发愿愿生净土,我们用这声佛号把这些个毛病习气逐渐地把它伏住。
把不正确的看法、想法加以修正。能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阿弥陀佛就会加持上你了。修行人果然能把十善做到了,在这世间你求发财就得发财,你求健康就得健康,求顺利就得顺利,求什么就会得什么。
我们要是把十善做到了,十善,佛讲到身有三善:身不造杀、盗、淫;口有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有三善:不贪、不瞋、不痴,也就是说身口意都善。
如果你能把十善做到,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对西方极乐世界丝毫怀疑都没有,念到命终时身心世界万缘放下, 跟阿弥陀佛回到极乐世界,永超轮回之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8-26 19: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能这样的信,这才叫真正的信佛了。相信自己这一生能成佛,人身没有白得,佛法也没白闻,到自己命终时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倒驾慈航回来普度众生。
佛陀在世修行只有三个条件,三句话
日中一食,表示他没有任何的欲望。这是表法的。
树下一宿,在树下打坐,不倒单。表示他的精进,二十四小时都能吃苦。
第三点微密观照,表示一切法不离心法。心就是一切法,法就是我们的心。
离心无别法。简单来说就是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这样才能够打破无始无明。
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无欲无求,这才真正的修行人!
佛前十不求 藕益大师原文:
一、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娇奢必起。娇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 究心不求无碍。无障则所学等。学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未证谓证。究魔无根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 施德不望求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则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富贵。
      十、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佛教故事:说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佛陀!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老师。”  
  佛陀听了这话,丝毫没有露出喜悦之色,反而问弟子:“你见过世界上所有的伟大老师吗?”   
  “当然没有。”弟子回答。  
  “那么你认识现在活在世界上所有的老师,或未来将出生的老师吗?”  
  “我不认识。”弟子再次回答。  
  “那么,你说我是所有老师中最伟大的,这句话毫无意义,因为你没有办法知道你所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我只想称赞您,因为您的教示这么高明。”弟子辩白道。  
  佛陀说:“假如你认为我的教示对你有帮助,那么实行我的教示,遵循我的教示,这比谄媚更能使我高兴。”   
  佛陀接着问身边的另一位弟子:“如果你要买贵重的黄金,没有试验之前,你会付钱吗?”  
  “当然不付,因为万一是假的,那不就白花了冤枉钱。”弟子如此回答。  
“这就与我所教的事情完全一样。”  
  佛陀继续说道:“你们不要认为我所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真实的,你们应该自己去试验我的教示,看看是否真实不欺人;如果你发现它是真实而有用,那么就去实行,不要只是因为尊敬我,才实践我的教示。
此外,不要批评别人所教的,说别人的教示不好,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教师,他们自己都有帮助别人的办法。因此,对他们任何一个都不可心存轻慢,他们教得好不好,这不是你的事,你的事只在使自己离苦得乐,同时帮助别人离苦得乐。   
  弟子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从此更能以理性、客观的尊重态度看待任何的人和事。阿弥陀佛!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锦第一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27 22:19 , Processed in 0.0472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