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3

人在世间 都会有烦恼 物质上精神上 总之 没钱也烦有钱也烦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4-1-14 19: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在世间 都会有烦恼 物质上精神上 总之 没钱也烦有钱也烦
但凡在这世间为人,就都会有烦恼,或物质上,或精神上,总之,没钱也烦有钱也烦。谁都会有烦恼,不开心,压抑,累的时候,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时时精彩。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烦恼。佛说,我们的人生拥有八万四千种烦恼,这还不是具体的数量,而是指无量无边这么多。准确的来说,按照佛学的解释,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就称为一念,而这每一念中就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佛陀当年讲法的时候,就说了八万四千法门,用来对治这八万四千种烦恼。
可能有人觉得这很不可思议,就在这一呼一吸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呢?其实,这正是佛陀的智慧所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很小的物体也是由无数个分子、原子组成的。从这点出发,我们便不难理解了。如果把时间足够的细分,把烦恼也足够的细分下去,肯定也是不可计数的。那么这么多的烦恼,我们究竟在烦些什么呢?
《红楼梦》中有一句诗:无故寻愁觅恨。描写得十分恰当。烦恼并不是由于具体的人或事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的心情受到了染污,被尘埃所染了。有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也会觉得有无限的烦恼。烦恼怎么来的呢?我们自己都说不清,也道不明。
没有任何的原因,没有直接的诱导因素,反正我们就是有一种莫名的说不出来的烦恼。普通人的人生也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绝对没有烦恼,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已经不是平常人了。
佛法里面有四弘誓愿,其中就有一条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之所以无明,颠倒来颠倒去,就是因为被无穷无尽的烦恼障碍了,头脑中不停的充满各种妄想,分别,执着。心灵上的尘埃越来越厚,犹如深陷泥潭之中,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永无解脱之日。
佛法就是要我们通过修行,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不停的擦拭心灵上的尘埃,让其真心本性显露出来。究竟如何做才能彻底的去除烦恼和痛苦呢?《金刚经》中为我们给出了答案,须菩提尊者问佛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回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把一切都看成是空的,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没有一样永恒不变的事物存在,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你当时认为的绝对无法迈过去的烦恼,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也许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绿豆大的事。
只要我们能放下执着,提升自己的心境,就能超越一切物质之上,获得真正的心灵解脱。万法皆空一切唯心造,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念头,还会有什么烦恼呢?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说了四句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谓有为法,是相对于无为法而言的,也就是说,在面对万事万物的时候,总是有心而为之,带着目的,带着诉求去做事情。
虽然我们的目的或者诉求可能是积极正确的,但是,因为是有心而为之,此心并非我们的真心,而是业力牵引下的妄心,一个人带着主观感受,在妄心指引下的种种行为,就是所谓的有为法
虽然说有为法不一定就是错,但是因为其主观性而必然失于片面;再者,我们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即便自认为正确,初衷和出发点也的的确确是善意,但是其结果却未必正确。
比如说,我们总是溺爱自己的孩子,想方设法为他们安排前程,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从来不会去想:这样做是否适合孩子的天性,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热衷于各种补习班辅导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都占用了,今天学习舞蹈,明天学习绘画,后天又去学习钢琴,弄的孩子疲惫不堪,殊不知这样已经摧残了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家长这种爱心,实际上就是作恶。
而无为法,就是无心而为之,是完全没有主观意识干预的,完全顺应自然的法则,完全遵循自然的规律,如金刚经里面须菩提所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有的圣贤,都在没有主观干预的状态下,随顺万物,不以自己的意志去损害自然法则,也不去违背客观规律;而有为法,就是我们主观上的一厢情愿,由此而形成受想行识,这一系列的造作、因缘和合而形成我们身边的物质现象。
但是这些物质现象是随缘而生灭的。缘起则生,缘尽则灭。故而,《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子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物质现象都并非实有,也并非固定不变。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有的存在和现象都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就是不真实、随时会破灭。
如露亦如电,我们知道露水很快就会蒸发,闪电刹那之间就会消失,它们都是极其短暂而容易消逝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用如露如电来阐述世事无常变化而又短暂易逝的特性,一切存在,本来就留不住,也抓不住,终究了无所得。
认识到万事万物是这样的一个存在状况,我们就会破除执念,因为你所面对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事物或者不好的现象,都将很快消逝,很快破灭,你还有什么必要去苦苦强求,苦苦执着呢?
《金刚经》,全称叫做《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是说,此经如同金刚石一样,无坚不摧,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苦难。
为什么《金刚经》能断烦恼呢?因为它破除了执念,你有执念就会烦恼,当你没有执念的时候,烦恼自然也就不复存在。所以,《金刚经》能断的并不是烦恼,而是我们的执念,当一个人断除一切执念,他的先天智慧油然而生,自然而然,也就身在觉悟的彼岸。
有分别心,就控制不住烦恼。烦恼来源一个执、一个妄。妄想起来,执着就来了,执着有了贪就来了,然后就瞋,瞋心有了自然就会有愚痴的做法和行为。所以放下妄执,即见清净。
贪心人人都有,各不一样,所以烦恼也不一样,但是贪的理性是一样的。痴心若没了,慢心就不会起。为什么呢?因为慢心来源于分别后的傲慢心,疑惑心是在贪心没断之前妄想和执着,疑惑站在中间。遇困难了,想怎么能得到,还是到手能不能行?于是产生疑惑。《三十七道品》能助你成就,成魔、成佛、成人还是下地狱,看自己如何摆正。
知道烦恼从哪来的了,就知道怎么对治了。别看轻别人,各有所长,要互相弥补。看见别人缺点一定是自己有。这个就像照镜子,没镜子看不见自己,有镜子就看见自己了。谁是镜子?所有周边任意一个人都是我的镜子。
正人先正己,大家应该具足只看他人好不见他人过的品质,这才是菩萨心。应该想我自己有同样的业障才能看见这种相,这是智者。
人起烦恼的时候,自己很难控制,谁离我们近就会伤害谁,犹如火一样。在世间,亲人离我们最近,所以我们的烦恼首当其冲就会影响他们。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内心有很多智慧、快乐,也是离得近的人先受到帮助。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免不了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也因此会产生不少的烦恼,这些其实也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事情,有烦恼也是很正常的。
美国作家亨利·门肯说:“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为了有趣的活着,为了活得有趣,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付出。有的人,把人生看成是一种苦难,一种烦恼,其实,这是一种悲观的思想,这是一种颓废的情绪。人生处处都有乐趣,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现,你是否能感知,你是否能真正地用心去享受。
生活中的乐趣,需要人们去发现,需要人们去认知。乐观的人,永远没有烦恼,永远生活在乐趣中。海伦·凯勒先天残疾,而且是重度残疾,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人生中的诸多不幸,没有吓倒她,没有击垮她。她没有烦恼,她没有悲观,她没有在不幸中哀叹,而是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创造了自己的事业,书写了人生的辉煌。
生活中会有许多烦恼,人生中会有许多无奈,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否愿意,它们都会不请自来。面对烦恼,面对无奈,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只有承受,只有看开。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很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重压之下,人们的心理就会产生烦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忧郁的情绪,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会随之而出现问题,问题严重的人,便选择了轻生。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烦恼与欢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虽然烦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和心态,去调整它,去改变它。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却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事在人为,重在变通,变通不是妥协,而是另辟蹊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学会改变,才能获得重生。
面对烦恼的时候,其实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要记住,那就是:“那些伤害你的人,是在让你成长,不是让你给自己徒增烦恼。”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人在遇到了挫折和烦恼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成长,虽然摔了一跤,但是也是一种经验和教训,会令你学会很多的东西。经历和困难挫折之后,不需要总是为了自己之前吃过的亏而烦恼。因为这些事情会令你成长,而不是让你陷入悲观的情绪之中。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是千古的名句,因为他学佛,懂了这个道理。
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9: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须要再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侯,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我们的身心里有多少烦恼,你曾经算过吗?笼统来说,有八万四千烦恼魔军。
烦恼的统帅就是我们自己,“我”的下面有六个军团的司令----贪、瞋、痴、慢、疑、邪见,他们各自领导了一群喽啰小卒,恼害我们的身心,也恼害他人和社会。
烦恼这个东西是非常的可怕,他好像火焰要烧毁自己,要让所有的善美功德都不存在。烦恼又像盗贼,抢劫我们所拥有的点功德法财;他像凶猛的恶浪,要让我们和他同归于尽;他像一田里的杂草,让我们心田里长出的善苗,不能顺利成长。
烦恼是心与境接触后所产生的情绪作用。平时由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专好和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勾结,一有勾结,就会产生出贪瞋痴的烦恼。
因此,要想消除这许多烦恼,先要斩草除根,把统帅烦恼的主帅捉拿。所谓“要学佛法先无我”,“无我”并非是要毁灭我们自己,“无我”是要我们“转识成智”,例如转贪心为喜舍、转瞋心为慈悲、转愚痴为慧心、转假我为真我、转小我为大我。
当然,凡夫都有烦恼,但一些有信仰、有修养的人,则把烦恼降到最低。
佛家认为,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贪、瞋、痴、慢、疑五种心理。下面我们对这五种心理逐个分析。
1、贪
就是指对金钱地位等各种利益过于贪求,不懂得知足。
贪多是人们产生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对金钱地位等利益追求的心理过多,就会与别人产生激烈争夺,就会与别人产生很多矛盾,甚至互相伤害,从而产生了烦恼痛苦。
如果能懂得知足,不过于贪求,就可以减少或者没有烦恼痛苦。
2、瞋
简单说就是憎恨,指和别人争夺利益时,自己的目标被别人破坏而没有实现从而导致的憎恨。心中有憎恨就会使自己烦恼痛苦,展开报复后可能会减少烦恼痛苦,但报复却不是彻底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原谅或宽容别人的伤害,心情自然就会恢复平静。这是消除烦恼痛苦最彻底的方法。
3、痴
简单说就是糊涂。由于自己思想糊涂不能理解别人,就与别人产生了矛盾,或者导致做事失败,这都会使自己产生烦恼痛苦。
4、慢
简单说就是傲慢,指有些人事业有成之后,开始逐渐产生了骄傲、傲慢的情绪而瞧不起别人。这样就和别人产生了矛盾,从而产生出烦恼痛苦。
5、疑
简单说就是怀疑。就是由于对别人产生了无根据的怀疑,从而生出烦恼痛苦。
要消除烦恼痛苦就要认清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贪心是产生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没有也就没有瞋痴慢疑。如果在追求利益时不贪多,能够做到知足和适可而止,就可以减少或者消除烦恼痛苦。
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谓“杞人忧天”,乃至担心“世界末日”等,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人因为小事看不开,钻牛角尖,自然“烦恼绵绵无绝期”。
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够看得开、看得透,能对一切吉凶抱著超然洒脱的态度,就不会自寻烦恼。烦恼出于太自私: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
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于人,就会活得轻松踏实。 其实,人间的是非烦恼很多,追根究底大都是因为眼耳鼻舌身“六根”不当向外追逐“六尘”招来的。
儒家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也是佛教所谓的“都摄六根”。一个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处理烦恼、化解烦恼,所以“欲除烦恼病,当取念佛、诵经”。
我们要努力把烦恼习气放在一边,不要去想它。你愈想它愈厉害,你不想它、不理它,慢慢它就下降、降温了。你对于佛号要加强,天天想佛、天天念佛,佛号的力量上升,到上升超过它就压住,就这么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9: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个道理要明白,我们的功力还不够,你想想看,你自己天天跟烦恼打交道多少年了?你念佛才几年?你这么一想就明白了,我烦恼习气年代久远,我念佛才几年怎么压得住?所以努力提升,将来一定会压住。
纵然学佛了,还是造业,依旧要受报,出不了六道。真正要想出六道,弥陀慈悲,断烦恼太难了,佛知道。所以净宗不要断烦恼,不断烦恼,但是要把烦恼控制住,这就能往生
控制住就是伏烦恼,你把它伏住,虽有不起作用,经教里术语叫不现行,我们叫不起作用,就能往生。
如果烦恼时时刻刻还现行,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个要清楚。怎么降伏?烦恼才起就换成为“阿弥陀佛”,这叫伏住。第一个念是烦恼,第二念是“阿弥陀佛”,这就把它伏住了,这叫会念佛,这叫念佛功夫得力。顺境里面生欢喜心、生贪爱心,这是烦恼起现行,这就造业,欢喜造什么业?人天业。
逆境,心里很不高兴,脾气上来要发脾气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换过来就伏住。发脾气造的是什么业?地狱;起贪念是饿鬼业,是鬼道。愚痴是非善恶都不能够辨别,实在讲太多了,包括我们自己也是的,这愚痴,愚痴是畜生道
所以贪瞋痴一定要小心,它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你说多可怕!这个念头才动,第二句“阿弥陀佛”,这就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迟是什么?你就继续造恶业,继续,恶念相续这个不得了,这就造业。恶念才起来,不相续,立刻它就中止,用佛号比什么都方便。八万四千法门,确实念佛是第一方便法门,而且是无比殊胜的方便法门,那不念佛怎么行?阿弥陀佛!摘自 《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30 11:04 , Processed in 0.0429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