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7|回复: 11

末法时期 闻佛者不少 真修者凤毛麟角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2-12-24 1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48 编辑

末法时期 闻佛者不少 真修者凤毛麟角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
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从以上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正法时期,由于修行人的根基较好,能得禅定的修行人较多,闻到四圣谛正法以后,即可自修四禅八定,证得圣果;而像法时期,由于修行人前世的根基问题,今世修行能得禅定的人就少了,但仍能较好地受持五戒、十善,因而,修行人能得人身、天人身的机会较多;而现在的末法时期,也是因为众生前世修行的根基问题,今世修行不仅很难得禅定,连五戒、十善也很难修好。我们学佛同修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修行人,在五戒、十善方面修的怎样就可以知晓这个问题。
因此,基于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五戒、十善都很难持好,因而在修行时,不宜过多的强调让大家修念佛三昧,而重点是在对境摄心上,即用佛号来注意摄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能使自己的贪瞋痴慢等烦恼,随着修行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使自己的心更柔软,面对各种顺逆境界更有弹性,更能理智的去接受、面对和化解,处理的更加妥善,而不生烦恼,这才是当今修行人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若能这样注意对境摄心,久而久之,念佛才能受益。
否则,如果心都没有柔软,对待顺逆境界,常常不能很好的调伏自己的心,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是起贪瞋痴慢烦恼,这时如果还一味的强调自己去念佛、持咒、读经,得念佛三昧,不仅很难达到效果,反而因为自己总是得不了念佛三昧而生烦恼,心情急燥,容易着魔。
现在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因为学佛人也要工作、生活,但又不能很好地应对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就只好把自己关闭在狭小的环境中,不愿意见人、面对各种事务,以此减少自己的烦恼。
其实,就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而言,修行中注意对境摄心,比一味的强调得念佛三味更契机、更有针对性。
末法时代该怎么修行?在这佛法衰微的时期。据《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
佛经中关于“佛教末法时期“已经度不了人”的问题有具体的论述——
《占察善恶业报经》:末法时期——人们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五祖弘忍传心法和衣钵与六祖慧能时说:“衣钵传到你这一代,就不用往下传了,那个时候是到了末法时期,闻佛者不少,真修者凤毛麟角。”
《大方等大集经》55《月藏分》的第17“分阎浮提品”——释迦牟尼佛告诉另外空间的神,要他们守护佛法“护持养育佛正法眼,令得炽然”;然后释迦牟尼佛说到:“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了知清净士!从是以后,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
(这里释迦牟尼佛更是明确无比的指出:佛教在经历了55百年之后,也就是2500年之后,也就是现在,佛教将只剩下一个外壳,到时候众僧人们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但他们“毁破禁戒,行不如法”,都是一些假名比丘”了。)
如《大般涅槃经》卷七:佛告迦叶: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6: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49 编辑

有关佛教“末法时期的什么意思还见于——佛经《佛说法灭尽经》《贤劫经》《大乘三聚忏悔经》《摩诃摩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九)(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巴利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等等。
《佛说法灭尽经》略称《法灭尽经》,为涅槃部经典,佛陀讲述末法时代各种异象。佛法在世分为三个时限,诸经所说略有不同,据《大悲经》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据《大集月藏经》《贤劫经》《摩耶经》等则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古德多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万年之说。不管是中国的说法,还是外国人的说法,现在都是末法时期,佛灭度两千年之后这是末法时期。
佛教,在释迦牟尼佛时期,是佛陀的教育:
第一种形式:【传统佛教】
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不像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小时。
现在你们看那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
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
现在的传统佛教基本很少见了,失去了释迦牟尼创建佛教的本意,可以说【传统佛教】名存实亡,有志的佛弟子应该重习佛陀本来的样子,让【传统佛教】回归本位。
第二种形式:【宗教化的佛教】
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呀!
然而事实是,佛教并不是“宗教”。其实,真正的佛教,更多的是一种智慧,至少可以说是一种教化、教育。
佛教提倡的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通过佛教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觉悟到本自具有的智慧和慈悲,做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而神祗信仰式的宗教,是容不得对神祗和宗教教义的质疑的,换句话,是不允许真正的自由思考和智慧的。
而在佛教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按照正确的修行路径去实践,人人都可以成佛;而对于佛陀的理论,也不应该简单迷信盲从,而应该经过自己的证悟体证到才行。换句话,佛教提倡的是人们要自信和自肯承当,而不是简单的顺从和皈依。
至于把佛教当作烧香磕头、求佛保佑的,则是完全不懂得佛教真义的表现。
源自印度的佛教,为什么最后能够融入中国文化体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传统儒道及诸子百家文化的本质是智慧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神祗信仰,而佛教也非信仰式的宗教,所以它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应,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一个部分。
第三种形式:【佛学化的佛教】
在很多大学里、学术机构里将“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体系,还加以研究,这也是“佛教”的一种变质。
在民国时期就有人否认“佛教”是佛学体系的说法,否认把它归纳到哲学体系里。直到现在还有群体这样认为,这种形式将佛教的原本体系变得很窄。
佛学应该是一套完全独立的“学科”,有精深的含义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佛经是佛弟子们归纳的“佛语言的综合”,我们常常所说的“三藏真经”,它含经、律、论三个体系,称为“三藏”,经是佛说的语言,律是佛立的规矩、章法的集合,论是佛弟子们对佛语言的见解、分析、总结等。
如同中国古书的分类,用“经史子集”进行分化,可见佛经与中国古书一样,体系完整、独立。
虽然在中国古书的分类里“集”部也收录了“佛经”,那只是一少部分,完整的佛经是独立完整体系,如同《论语》它就是《论语》自身,不能把它归纳到哲学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6: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1 编辑

第四种形式:【经济化的佛教】
这是当前最普遍的,也是最为释迦牟尼“抹黑”的形式。披着“佛的外衣”做着“外道的事情”。这就是“经济驱使下的邪魔佛教”,归纳为: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仗佛挣钱。“以佛赚钱”给佛像开光赚钱,卖香火赚钱,经忏佛事等等赚钱,一心为了钱钱钱,为了迎合部分信众所谓的“怨亲债主”、“升官发财”、“健康长寿”、“求签、打卦、算命”等等有关“福禄寿禧”世间法方面的诉求,并借此来谋取利益,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佛陀教育和祖师们的教诲。名利之心如此严重。这就是末法在佛教中的表现。这种形式欺骗了众生、玷污了佛教,也伤害了众生、扰乱了社会,甚至危害大众的安全。这是最变质的“佛教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甚至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已经有很多事例和论述了。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佛教真正的智慧和光辉,对于焕发人性的光芒,重振民族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具有十分时新的价值。是时候让佛教回归它智慧的本来面目了!
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像法时期。佛在经上有预言,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学就能够证果。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中国的佛教禅风非常盛,什么原因?像法时候传来,跟世尊讲的很相应,禅定成就。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人的根性大不如从前,修禅不但不能开悟,连得定都不可能,唯有修净土带业往生能成就。
世尊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在《大般涅槃经》中早有交代:依法不依人。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不依这个人的名望、学问、资格、地位。不是说这个人名气有多大,“因为他是大和尚,我才信他”不是的,要看他讲的话是不是佛经,如果他讲的不符合经典,那就不能依从;如果有人即使是个恶人,他说“念佛往生”,你就要依他,因为他讲的是佛法。当初释迦牟尼佛求法就是这样子的,向罗刹鬼求法,求半句偈子,佛都献身让他吃掉。这样叫“依法”。
世尊的随众,即声闻众生(大比丘僧),过去都学邪道,跟了世尊之后,个个都去邪法归正法,个个皆修行成功。(在学佛修行的道路上,若发现自己走不对路的时候,当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因为,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方便法,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从这个意义讲,当前提倡修习净业,更具有适时契机的特殊意义。
末法时代,要想用通途法门成就难上加难。佛在许多经典对此均有悬记。如《大集经》《摩诃摩耶经》《禅密要法经》等等都悬记末法时代斗争坚固,不能依佛教三学(戒定慧)取得成就。净土法门强调的是信愿行三资粮,显然走的是与通途法门完全不同的道路。
“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净土是末法最为适时契机的法门,一般说末法众生,善根浅,福报薄。业障重,退缘多。纵能修行,不易证果。
念佛往生是了脱生死,一生成就的法门。一切法门均能了脱生死,不过,其它法门,上根利器一生可以了脱,中下根的人需历劫修行方能了生死出轮回,而往往投胎受生,容易昏迷退堕。古今历来不少修行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深堪慨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6: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2 编辑

《阿弥陀经》就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因为有些人不肯相信,那才教给他别的法门,说来说去,到最后,还是要归到这个法门,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报,肯相信的,那直截了当,一生就成就了!
学佛的人在一生中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依照修行,那你的福报不晓得是哪一辈子修来的,你一生绝对成就!由此可知,念佛往生确实是了脱生死,一生成就的法门。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中引证,古代印度修唯识观的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都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并约定谁先往生,三年后回来报信。后师子觉先圆寂,一去竟不复返。
其次世亲圆寂,三年后回报说,已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一座法后,绕佛三匝,即返世间,已是三年。
师子觉因贪恋天上的快乐,并未进入兜率内院。无著听后,便改发誓愿,求生极乐。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应该认真衡量一番,不要好高骛远,舍易求难。
《万善同归集》《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当知自行难圆。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轮王之势。飞游四天。凡质假仙药之功。升腾三岛。实为易行之道。疾得相应。慈旨叮咛。须铭肌骨。出自(永明延寿禅师)
印祖文钞: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馀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为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
《无量寿经》里面就谈到,有一亿菩萨由于不能听闻到净土法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连这么多菩萨不闻净土法门,尚且退转,更何况具缚凡夫呢。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无能度脱。炽燃火宅内,无须戏论纷然。信奉佛言祖语教诲,死尽偷心,珍重念佛法门,矢志不移,方能当生成办了生脱死之大事。
印祖文钞:
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
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正)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蕅益大师: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复研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吾友去病。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著。请余为述要解。余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脱稿于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仰唯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7: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3 编辑

唐道绰禅师《安乐集》
第一大门中,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
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坐禅三昧经》(卷下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攒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是故《大集月藏经》《大集经》(卷五五意)云:「佛灭度后:第一五百年,我诸弟子学慧得坚固。第二五百年,学定得坚固。第三五百年,学多闻读诵得坚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坚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隐滞,多有诤讼,微有善法得坚固。」
是故《大集月藏经》(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至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
佛法将要消灭时,最先被消灭的是《楞严经》,其他经典依次消灭,最后留下《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本经灭后,又留下“阿弥陀佛”四字,住世一百年,此后世间就没有佛法。为什么不留其他经典呢?说明它最对“症”。
净土仗佛力,是易行法门,佛力与自力,相差天远,无法比拟。好比一个跛子靠步行,一天不过走四、五十里;如果他搭乖汽车,一天能行百里、千里;这当然是汽车的动力,不是跛子的力量。五逆十恶的人,临终时地狱相现前,生大恐怖,大忏悔。念佛十声,也蒙接引往生。
近代高僧倓虚法师也曾说:“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来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此外,净土法门,以妄治妄,下手易,成功高。所谓“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开始虽用妄心念佛,但是久久念去,妄念逐渐消除,真心自然显露。
夏莲居居士的偈语说得好,“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的:“不假(借)方便,自得心开(开悟)。”证明念佛法门下手易,成功高。
《阿弥陀经》,是佛唯一的自说经,內容所讲的皆是信、愿、行念佛。“念佛”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不要小看这一句佛号,不要想再外加其他方法来修行,才觉得更有效果,这是不对的想法。
佛是无上综合大“医王”;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是无上综合大“药王”;“真“善知识是无上有效的“助缘”,可治六道的一切痛苦。
真正知道正确的教理及方法只是“处方,有拿到处方药且“有服用”,病才会好。且一路上要“一直服用”,直到往生西方,到了安全的世界,才不会再犯“六道轮回之病”。
唯有佛才有无上的正知正觉,明白宇宙的一切真相与真理,我们凡夫无法衡量他的一切。唯有照佛法真谛与实修——跳出轮回、解脱成佛、离苦得乐的无上法门!
印光大师开示:
修持法门,固无高下,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分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渊悬殊。不知此义,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难得其实益。以故禅宗百丈禅师,谓「修行以念佛为稳当」。而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皆以往生为事。从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上圣下凡修佛道者之归宿处也,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尽华藏世界海诸法身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者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7: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3 编辑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即生了脱。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是为前鉴。观此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言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
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则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
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无知之人,每每错认,其失大矣。(三编上·复周志诚居士书一)
明心见性,是悟非证。悟后当须断见惑证初信位入圣流,断思惑证七信而了生死,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秘藏而证初住位,即为法身大士,再历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觉,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秘藏而成佛矣。
学者切莫妄会。古人谓西方极乐世界唯有一乐字,可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众闻法有素,深望至诚恳切修持去。吾保将来,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若按通途教理而修,虽明心见性,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明心见性是悟,不是证。今人能悟者尚少,况能证乎?证则惑业净尽,生死之因既断,自不感生死之果矣。初果(须陀洹)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能断尽见思二惑,而证阿罗汉果。
天台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如此大士,尚自隐其本德,示居内外凡位。则证道之说,实非易易!此约通途教理,欲即生证道之难也。若按如来所立之特别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则上至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之流,莫不蒙佛慈力,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悟道证道,极速极易!(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法海大师书)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方可出此五浊,登彼九莲。倘妄自尊大,欲仗修自力了生死之禅、教、密种种法门,则多分有因无果。
何以故?以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而烦惑不断得净尽,决无了生死分。况未能彻悟,与未能深入者乎?密宗,提倡现身成佛,亦非人人皆能如是。学密宗者,每每著魔,皆由不知自量,妄欲得神通与成佛之所致也。
诸位既具有信心,当依光所说之净土法门而修。须知此法,乃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所宏扬者。光不过承诸佛、诸祖、诸大善知识之语意,而传述之。切勿谓汝何人斯,遂敢令人舍佛所说之禅、教、密法门,而专依汝所说而修乎?若作此议,则为不依佛教。(续编上·复冯偏西郑圆莹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今人稍聪明,便自大自是。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参禅纵然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圣人!(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谢慧霖居士书六)
现今世道陵夷,在家修行好,出家反而多障碍,切勿萌子女愿了出家之念。汝父于此劫浊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痴痴然,欲参禅明心见性。须知彼所参者非禅,乃文字知见,参到老,于禅了无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见性之实益,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烦恼惑业未断,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然现时谁是明心见性之人?净土法门,全仗佛力,详看《嘉言录》、《文钞》,依之而行,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净土十要》,为净土法门最要之书。依之而修,较比亲近善知识为稳当。若不自量,来江浙遍访高人,或竟将此信心被高人打破,则禅既无望,净又不信,前途茫茫,将趣何所。今之欲亲近善知识者,须先知禅净之所以然,否则,十有八九,由善知识破坏净土善根,尚自嚣嚣得意,谓得正法,良可痛叹!(文钞续编·复郑慧洪居士书)
谓既悟自心,当处便是西方,不须求生净土,则其误非浅!何以故?以凡夫纵能悟到极处,尚有无始以来之烦恼习气未能顿断。烦恼习气若有一丝毫,未断便不能超出生死轮回,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难也。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工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不可以喻矣。祈详读《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自知光言不谬。若不以为谬,且无多暇,但息心详阅《文钞》,自可悉知矣。(文钞增广·复张季直先生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4 编辑

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勿因读大乘经,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识,喜其法门广大深妙,与其开示亲切高妙,遂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则不至徒有种了生死之因,决难即生得了生死之果矣。
何以故?以一切法门,皆须自力修持到业尽情空时,方可了生死。否则任汝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有一丝一毫烦恼未尽,则仍旧是轮回中人。既在轮回中,则从迷入悟者甚少,从迷入迷者甚多。又不知后世还能遇佛法否?即遇佛法,不遇净土之法,则仍旧出苦无期。仗自力则举世难得一二,仗佛力则万不漏一。
净土法门,以自己之信愿持名感佛,佛则以誓愿摄受。譬如乘轮渡海,非己力之所可比也。然既欲现生了生死,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以此自行,复以此化其父母,兄弟,妻子,乡党,亲戚,朋友,俾彼等同沾法润,同修净业。则自己之功德更大,而其往生为决定无疑矣。……有文钞、嘉言录之主,有余书之助,亦无所欠憾矣。此约真为了生死说。若欲做大通家,则尽世间之书,皆应读之。纵能做得大通家,了生脱死,更无望矣!(文钞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一)
了生死法,净土法门,最为稳当。无论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持念佛号,求生西方者。临终必蒙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此之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颇有此种人,而今则恐全世界也无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后,愈宜专修净业也。(三编·复石金华居士书)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必须惑业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况全未断者乎?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而去别修其他法门,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还要更难了。
我并非说其他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三编下·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说))
道源法师云:“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弥陀经》讲录)
近代香港高僧倓虚法师: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也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倓虚法师:《念佛论》)
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心)
净宗初祖,是法界初祖。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就是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任何的方法来帮助,就是这一句佛号就成功了。怎么念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成功了。“净念”,净是决定不许可掺杂,还掺杂别的干什么!
没有必要了。学《楞严》、学《法华》、学《华严》,都没有必要。说实在话,都叫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的清净心。你今天心定不下来,就是被这些障碍,还不觉悟吗?统统舍弃,统统放下,学祖师大德,“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7: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4 编辑

修净土法门,如在光天化日下,沿着康庄大道前进,不会迷失方向,不致误入歧途。处此末法时代,明师难遇,魔外甚众,邪说纷纭,不易识别;修其他法门,无明眼人指引,歧途较多,易于迷误;盲修瞎炼,走火入魔,也是常见事。修净土法门便不同,在《佛说阿弥陀经》《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已将此法门的纲领、修法,说得清楚,毫无隐晦。
不用到外参访,不用探索道路,只须深信、切原,一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必定往生净土。在《净土圣贤录》,记载二千余年来,历代往生事迹,直到现在仍继续编辑出版《近现代往生见闻录》。这些从古到今的大量往生事例,无不证明修学净土法门是走的易行道。
下面引圆瑛法师著《阿弥陀经》(讲义)的事例作为证明:明末,湖南衡阳人,王姓铁匠,一家四口,靠打铁维生,生活艰难,深感人生太苦,不知如何离苦。一日,见一行脚僧过路,问以有无既不花钱,也不妨碍生产,又能离苦得乐的妙法?僧人劝他修念佛法门。他从此推一下风箱,念一声佛号;打一下铁锤,念一声佛号,从不间断。
他的妻子说:“你站在炉边已经够热,打铁已经够累了,还要念佛号,会把人累坏的!”他说:“平时站在炉边感到热,现在念佛不觉得热;平时打铁肩膀酸疼,现在念佛肩膀不疼,夜里也好睡了”。
后来,一天他告诉妻子:“我要回家了。”妻子说:“这不是你的家吗?”他说:“回极乐世界去。”便说一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为什么让给别人?他放不下。放不下的都给你,我放下了,不要了,统统不要了。这个不要的人,心定了。想多要的人,心是永远定不下来,念佛三昧他没有分;彻底放下的人,念佛三昧成就了。这是智慧的抉择,依智不依识。
我们能遵守佛这个教诲,等于我们跟在佛的身边一样,没有离开佛;何况《净土三经》是一切诸佛真实教诲,究竟了义,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了。
隋唐时代,古大德做的比较,说明了这个事实。他们比较释迦牟尼佛这一代所说的经,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做一个通体的比较,大家都认为《华严》第一,所以《华严》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个宗派的祖师大德,都承认是佛的根本法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学概论。它包容了圆满的佛法,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乃至于人天,无所不包,把它摆在第一。
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达到登峰造极,达到究竟圆满。在《弥陀经》《无量寿经》的小本,最精彩的本子;《无量寿经》《弥陀经》详细的说明,这两个本子是同一个本子,古人称为大本、小本,同一部经。《华严》最后归到净土,净土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所以它才是真正的第一。
在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如《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全部教法精义,其中直接彰显了佛陀广博无尽、圆融无碍的因行果德,堪称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展现出巍巍壮观、不可思议的境界。汉译本全经80卷,45000偈,近150万字。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后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全部教法精义,其中直接彰显了佛陀广博无尽、圆融无碍的因行果德,堪称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展现出巍巍壮观、不可思议的境界。
对于人生,《华严经》告诉我们什么呢?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就是解读自华严,原经文是: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又说: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所以《华严经》上佛说的,“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这句经典的文字可以多种解释第一个念头看清楚参透了,就是菩提,就成佛了;也可以说最初动机出家,那个诚恳真诚的心永恒如此,就不得了,一定成佛。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开始对这个人诚恳,对这个人有礼貌,对这个人好,永远如初,那就不得了。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基本的就是最高深的;最初的一念也是最后的一念。我们没去注意这一点,往往有点所得后,反而把最初的丢掉了,不会回头来,从基本上踏实做起。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如果出家几十年,都像最初那一念那么诚恳的话,早就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7: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19 19:55 编辑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佛在《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便是令众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法华经》的智慧,对于现代人有着特别的意义,深刻的价值。如今,人心越来越迷茫,“烦躁没劲懒得管”,开端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外表嬉皮内心冷漠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人们宁愿将热情与精力付诸给虚拟的网络或是迷情的酒吧,也不愿意给现实一个真切的表情。
人与人之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似的,一切繁华豪情的背后都是无所归的落寞与恐慌。华美精致的外表,也掩盖不了现代人内心的迷离委顿。人们在追求物质快感的同时,却感到了精神的急速失落。
《法华经》中,以“如是”来表达世界的真实,以“一念三千”开始解脱的智慧,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就是我们不被这个物质世界绑架的最好自我防护方式。
《法华经》中对实际国际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以为好好活在这个实际国际,便是一种修行和生长。顺于正法,便是佛道,哪怕是咱们日子中最简略的清洁清扫,只需发心经营,仔细对待,平等、慈善、安静地去进行,便是一种真实的修行和修为。咱们只需仔细地去做好每件工作,也是真实的修道。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楞严经》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尤其是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经中几乎全都说到了,而且讲得十分透彻、明白,并且指出各种对治之方。因此,本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宝典。古人曾言:自从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楞严经》中佛讲了三种相续世界相续、人生相续、业果相续,详细讲述了世界、众生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众生的一念无明妄动所致,妄念造业而产生业力,业力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活在自己的妄心分别计度之中,活在无明大梦里,所以世界也像一场梦。
《华严》《无量寿经》一比,《无量寿经》第一,第一的第一。为什么?如《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达到登峰造极,达到究竟圆满。《弥陀经》《无量寿经》的小本,最精彩的本子;《无量寿经》《弥陀经》详细的说明,这两个本子是同一个本子,古人称为大本、小本,同一部经。如《华严》最后归到净土,净土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所以它才是真正的第一。
若要接触多种或其他法门之前,要先知道自己的根性在那里,才不会走冤枉路。
佛经的教理及方法是佛讲的,所以关鍵是在于要把佛经的法意拿来“实修”,才是心里有佛,而不是要拿来“念”给佛听。
因为每个人对人生真正的意义有不同的见解、所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或对生命无常转眼成空的真相也有不同的体验与认知,所以对于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与对了生死的迫切程度也就有所差別。
不管是男女老少,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真我),只是因为经过累世以来的造业,受到妄念、执著的污染,而使本来澄澈纯净的法体,变成了汙浊的肉体,肉体是有生灭的,肉体死后腐化就不存在了,只剩妄想、习气(造业的力量),再次受到业力的牵引,去换上另一个肉体。但我们的佛性并不会因这些生灭轮回而损失或消灭,因为佛性是清净没有形体,是不生不灭的实相。
有生必有死,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就如换另一件新的衣服。可怕的是;你不相信佛的愿力,不趁“今身”的机会落实念佛往生西方。
把造业的力量舍掉,不再续造六道的肉体,不再续住六道的世界。平时要常问自己,“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来提醒自己要真修行。
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是很少人在讲真理,也很少人来修行正法;在《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同时也生活在一个五浊恶世里,现在人类的价值渐渐地被遗忘”。
要成就善缘是越来越困难,但是要犯恶业就很容易,我们也很容易就深深的执著于五欲;甚至于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它们,很容易就身不由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19: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天在个人欲望上花很大的功夫,就是因为我们的贪婪与执着,所以在《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只有净土门可以。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跋语》中说,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
惜此法门,为佛所叹: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难者,难“信”也,非难行也。信此法者,无量劫来,有善根深厚者,有敦厚老实者,就是没有我见甚深而致闻大道而大笑者!何也?大道至简,至易。而众生累生多劫以来,性习繁杂,心惯驰外,不喜简易!
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不能修行证果”,这是佛经中这么明确的话。佛祖说话绝不“妄语”的。“妄语”是佛教的根本大戒。
佛经中关于“佛教末法时期”“已经度不了人的问题有具体的论述——①《占察善恶业报经》:末法时期——人们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这个年代也就是魔强法弱的的时候,我们众生是否就要永无了期地受苦呢?不管我们怎么修行也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假如是这个样子,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怎么样出离三界得到究竟的涅槃之乐呢?
我们感恩释迦牟尼佛,从他的神通与远见,他知道在未来的众生,假如要使用一般的修行法门,会遭遇到修行上很大的困难,所以他不问自说地介绍净土法门;这是在末法的时候一个最合适的修行方式,而且是很易行,很容易做的,也是一个捷径。
念佛念到成就时,三藏十二部经自然全都包括在心中了;过去修行大德,有的人原本不识字,但修到后来不但能看经书、能说法,甚至能写字弘法。
《阿弥陀经》说,「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离开了执持名号之外的三藏十二部,包括世间无量法门的修行,统统是少善根、少福德的修行。」为什么?因为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所修的,我们再怎么样修行,从出生修到年老一百岁,都跟这一句名号不能相比,好像地与天不能比一样。
因为我们都有贪瞋痴,不能三轮体空。必须要三轮体空,还能得证阿罗汉果的功德,但连三轮体空都没有的话,就不算是功德了。
何况我们再怎么精进修行,如果下辈子能保住人身,已经是了不起的修行了;即使保住人身,还是在六道轮回,还是凡夫。即使比人更高的,是生天的功德,还是在六道轮回,不是超凡入圣。
所以,我们再怎么修,跟执持名号比较起来,都是少善根。只有称念这一句名号,才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够进入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语言文字、一切相,皆是生灭相(方便用的假相)。唯有“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可帮助末法众生离六尘一切相,且成佛。未往生西方之前,皆还不算是真正修行成功,皆要持续的真心念佛。
所以,「三资粮,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第一个就是信,第二个是愿,第三个是念佛,就这三个条件。真相信,一点都不怀疑,极乐世界是我老家,我一心想回去,哪有回不去的道理?“阿弥陀佛”欢迎你回去,必定来接引你。
持就是保持,就是执着,大乘佛法是破执着的,叫你不要执着,就执着这一句佛号。净土法门就准许你执着这一个名号,这名号以外其他的你都得放下,不能执着,只执着这一句佛号。
只要心万缘放下,行深信愿行念佛,就能让我们远离一切痛苦,那么所有的一切念头,还有那个念头比“念佛”这一念还要好?不要因认为自己罪业深重,就产生怀疑自己有资格往生西方吗?佛会救度我吗?等等担忧疑虑的心态,才不会加深杂念,而阻挡自己信愿行念佛,往生西方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16 12:56 , Processed in 0.0612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