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9|回复: 8

如何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复制链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2-12-26 1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2 编辑

如何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的一切如梦如幻,人生亦是如此,就像演戏一样,每天过着以假乱真的生活,而且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所以说人生的阶段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看得破,才能放得下。放下之后,拿起来继续前行,就可以走出圆满的人生。
佛陀曾经说过,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佛法属于末法时期,学佛的人多,真正信佛的人少。追求福报等等的人多,求解脱的人少。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正法时期,应机说法,随缘开示,人人都能悟道证果。在佛陀的像法时期,众生的根性稍微减弱,但证悟的人也不少。尤其在是末法时期,想要成就,很不容易。在这末法时期,正像《楞严经》上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形式上是个佛教道场,实质上不见得。
所以你要想在佛门当中种福,你要看清楚这个场里头有没有道,有没有人在这里头真正修行,否则的话你种福就种错了处所,你错认了福田。
你种下去将来得不到福,你不能怪佛讲错,佛没讲错,是你自己粗心大意,把仿冒的东西当作真货,这要怪你自己,你自己粗心大意不识货,你吃亏上当。
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言:“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而现在末法时期人根普遍陋劣,加之我慢自大,以致于多皆无福亲近善知识,反而大多数亲近恶知识。因末法时期,众生共业所感,多有恶知识位高权重,底下弟子极多,影响力颇大。
而一大群无眼之人,根本无力辨别谁为善知识,谁为恶知识。反而以亲近恶知识为无上荣耀,却于真正的大善知识不愿亲近,此真乃末法时期众生最极可悲之处!而此等人因无福德亲近善知识,倒去亲近了恶知识,此生想要修行得力,那必定难中之难!
正如,《正法念处经》中还讲到:“为贪瞋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菩萨宝鬘论》也讲:“远离一切恶伴友,依止殊胜善知识。《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中言:“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
由此可见,这个世间不能没有善知识,而我们学佛的人,更加不能没有善知识。总要发心去亲近善知识,这才是我们修行当中的大根大本。脱离了这个大根大本,一切的学佛不过是在空中造楼阁。
如果一个人真的学佛,能够依教奉行,把佛讲的经教落实在生活工作当中,落实在言语心行当中,那问都不用问,他必定信佛,没有信佛的基础是不可能做到的。
感应道交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
法华经《玄义论及》感应道交,由机应相称所立之三十六句。众生之机与如来相应,是为机应;众生之理性与佛无殊,但于众生为隐,于佛则为显,机应即就其不一不异而立。机者,可分冥机、显机、亦冥亦显机、非冥非显机;应者,可分冥应、显应、亦冥亦显应、非冥非显应。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念,信根、信力也能顺利建立起来。得生与否,全凭能否感应。“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所应的救度力量十劫以前已成就,这种悲愿威力也在吾人的念头中。既然念头具足,故能念之心与所应的佛力即时感通。
阿弥陀佛整日伴随着吾人,须臾不离。如同洪钟待叩,亦如寂而不动之易体,感而遂通。阿弥陀佛愿力亦复如是。是故净业行人宜以至诚心念佛,便可望契入感应之道,成办往生大事,万修万人去,斯语真实不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3 编辑

唯净土法门,最不易使人起信。如“无生而生,无念而念诸语,非深解心作心是之旨,安能无惑?故我世尊于本无言说中,而炽然常说者,无他,盖欲一切众生自明其本具觉性,进趋佛果也。
知自性即弥陀,方可与论唯心净土。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果能谛信、切愿、力行,则感应道交,已握往生之券。
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沟通着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在我们无作妙用的心性当中,即念即应,妙感难思。
感应道交: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
念佛,有事念、有理念,这就是理了。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心佛是一不是二。从体上讲是心,从相上讲是佛。心悟了就叫佛,迷了就叫众生。众生跟佛同一个心,心觉就叫佛,心迷就叫众生。
所以迷悟不二,迷的是心,悟的还是心。因此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关键就在迷悟。这是说明觉悟的现象,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这是觉悟的相,这个就是佛。
念“阿弥陀佛,要念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心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如果声声佛号里头有清净、平等、慈悲,你是真念佛!
否则的话,口里头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平等、没有清净、没有慈悲,这叫有口无心。有口无心不相应,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有这个形像,有这个声音,没有内容。不能感应道交。
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念这个佛号心不定,我们是用散乱心念佛。散乱心念佛,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杂修。如果我们用清净心念佛,这就叫专修。
所以两个人同时一起念“阿弥陀佛,一个是杂修,一个是专修,专修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他没有杂念;杂修的人念这句佛号还会想东想西,还有很多妄想在里面,这叫杂修。
杂修不一定是杂著其他的,只要有妄想杂念都叫杂修,杂修成就就很难,善导大师讲一万个人当中,难得三、五个人往生;专修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你懂得了,把这些过失、错误改正过来,我们跟阿弥陀佛就有感应、就有往来了,念念当中就能感应道交。
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阿弥陀佛还有个名字,叫清净平等觉。我们念这一句佛号,我们的心是不是清净平等觉?有名要把实引起来,声声佛号里面都有真诚清净平等觉,这叫相应,古大德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与佛陀之互相交融。
《楞严经》上说得好,佛菩萨的现身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在一念之间,念要清净,用什么感?用心感。就看你心清净的程度、真诚的程度、愿力功德浅深的程度,用这个去感,佛菩萨自然应现。
一个真正发心念佛的人,心如果清净的话,几乎常常能够感觉得到,佛在冥冥当中加持你。我们见不到形相,也听不到声音,可是心里面能觉察得出来,佛在身边。
以真诚恭敬的心,求佛菩萨加持,必有感应。心中有佛,自然有感应。要想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那就行了,才能感应道交。
感应道交,千万不要误会只有佛才有感应道交,妖魔鬼怪统统都跟你感应道交,理是一个,所以心正、心清净比什么都重要。
学道的人烦恼是要天天少,不可以天天增加,天天增加那是修六道轮回,修三恶道,这就错了,决定不能这个搞法。
所以感应道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重视。
心中心清净,常念善法,自然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有感就有应,一个人只要好学,并依教奉行,就能感动诸佛菩萨。
断恶修善,只要认真做上半年,你就会有感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3 编辑

这感应不是一般那种神通,而是你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看一切事物比从前明白得多,这就是感应。
念佛,还在打妄想,有口无心,不会有感应。
我们念佛的心要恳切、要真诚,才能有感应。
以清净心念佛,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信愿行俱足,念佛自自然然有感应。
佛法里面讲,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感应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
感要用什么条件去感?古德教给我们,至诚感通。
感应之道,在于真诚。以真诚恭敬的心,求佛菩萨加持,必有感应。我们确实舍己为人,感应就不可思议。
大公无私为众生,求佛菩萨加持,必有感应。
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就能感应得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远离名闻利养,心中空空洞洞,心境清凉自在,自自然然有感应。
佛心清净、佛心慈悲,我们也要以清净心、慈悲心,与佛菩萨才能起感应道交,掺杂一点点私心都不行。
世人,发心念佛,佛光就照你。佛不是一个光照你,是一一随行好都放光,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
妖魔鬼怪想找你麻烦,你有佛光照,他不敢接近你。
六祖惠能说的最清楚:「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它无形无相,犹如虚空。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
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这一段明白三身的道理,同时你就晓得怎样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
要知道,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无所不在,为什么?法身遍满法界。
「应身」是用,法身是体,报身是相。
应身是起用,从体起用,什么作用?帮助别人开悟,帮助别人证得法身。
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这是「应机赴感」「机」就是指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想学了,只要你一动念头想学,立刻感应道交,佛菩萨就现身了。
修行人一定要知道一个道理,这是真理,佛菩萨能应机赴感,妖魔鬼怪也能应机赴感。
你心里一想鬼,鬼就来了,一想妖怪,妖怪就现前,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为什么?因为法身就是自性,自性本来具足一切万法。
佛在自性里面,菩萨也在自性里面,妖魔鬼怪统统都在自性里面。应机赴感是本性赴感,不是别的。
现在人喜欢奇奇怪怪的,这个奇奇怪怪念头一动,妖魔鬼怪都来了,佛菩萨都不见了,为什么?佛菩萨没有这个机缘,妖魔鬼怪有这个机缘。
这是什么一种机缘?喜欢感应、喜欢神通、喜欢禅定,喜欢搞这些东西,喜欢见神见鬼,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你只要一动这个念头就有,你真的看到,真的接触到,你会看到人放光,会看到人坐在那里离地三尺。
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应。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本来具足的。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想佛就会见到佛,想菩萨就会见到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4 编辑

这是我想成佛,我想成菩萨,我并不是想要见佛、见菩萨。你想见,那个错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佛在《金刚经》讲得很清楚。是我们自己想成佛、想成菩萨,想明心见性,这就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
演【因即众生能感之因,缘即诸佛能应之缘,因缘时至,感应道交,因缘别离,感应斯泯。】
这是讲应身。我们必须知道,与佛感应道交是怎么感应法。
我们今天求佛,所感应来的都是妖魔鬼怪,为什么不能感应到真正佛菩萨现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的,就是我们的心用错了,我们不是用的真心,我们用的妄心,妄心跟佛菩萨不能起感应。
不要说跟佛菩萨,阿罗汉以上的都没办法感应。
妄心能感的是六道,因为六道凡夫,纵然到非想非非想天,还是用第六意识心。我们今天用第六意识心求佛菩萨,所感得来不是真佛。
要想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那就行了,才能感应道交。
用是非人我心、贪瞋痴慢心、嫉妒愚痴心,这怎么可能跟佛菩萨感应道交?这不可能的事情。
不是说在这个时代佛菩萨不来,不是的,是我们无法跟他起感应。
我们还是自以为聪明,这样学佛,这一生还是会空过,很难成就。
我们要想在临终时保持正念,平时念佛是训练,平时是练兵,临终是打仗,成败就在临终最后一念。
所以佛号应该怎么念法?平常固然佛号不断,这好比是练兵;对付烦恼的时候,这就好比打仗,什么时候打仗不一定,时时刻刻都打仗,心里面烦恼一起来,这个时候马上佛号压下去,就要跟它作战了。
顺境里面,起了欢喜心,“阿弥陀佛,把欢喜心给压下去。
诸位要晓得,欢喜心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欢喜心是七情五欲,有这个东西不能往生。
在逆境里面,我们的瞋恚心、嫉妒心一生起来,这句“阿弥陀佛要能把它压住,那个念头才动,一句佛号就把它压住了,这就是打胜仗。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了大火,我们也要冲过这个大火,去听闻弥陀的救度,不怕大火的燃烧,为什么?现在超越大火,听闻弥陀的救度,就能够解脱。
不这样的话,依然是无穷无尽地受三千大千世界之大火所燃烧。
所以,宁可现在辛苦、痛苦,也不要将来继续受永恒无尽的三界之火的燃烧。
我们今天忙这件事、明天忙那件事,一直到老,忙个不停。
可是过了一天,寿命就减少一天,不知不觉寿命就随着日夜而消减,好像风中之灯,随时都会灭掉。
灯灭了,就继续轮回六道,永无穷尽。
可是,我们却茫茫然地、悠悠忽忽地不知害怕、不能惊觉。
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就要把握现在头脑清醒、身体健康的时机,好好自我勉励,追求不生不灭、不受轮回、永恒常住的法门。
所以,事有轻重缓急,现在最重要、最急迫的,就是专称弥陀佛名,临终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我们所迫切追寻的,其他的都等待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再说。
有一首偈说: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把握今生今世就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今生今世没有把握的话,要等待什么时候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以后的机会就很渺茫了,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4 编辑

一定要发真信切愿的心,临终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且莫说碌碌无为的平庸人,下世不愿再接受,即使成为天王身,或者是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弘化法,普利众生的高僧身,也要视为毒药害虫罪恶的聚集处,也一定不要产生一念想要接受的心。
如果能够这样坚决,那么自己的信愿行,才能感佛相应,佛的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了。(正)《复高邵麟书三》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正)《复高邵麟书三》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
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了,把妈妈想死,也没有办法。
所以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孩子逃走他方,不见孩子,妈妈再怎么想,想断肠啊,也想不到孩子在眼前。
再想到十方如来、佛的慈悲,要是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做儿子的要是忆念母亲,那么做女儿,也是一样,要是回过心,转过意,再去忆念母亲,“子若忆母,如母忆时。
像母亲念儿子这样念,母子就念念相应,念念在眼前,生生世世,母子都生在一块儿,都是有缘的,那么,我们众生要是念佛,和佛念我们一样,那生生世世我们能生在佛前,了生脱死,不受这些生死、灾难。
想起来呀,说是佛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深思深思、体会体会,感觉真是佛陀慈悲,我们众生逃逝,佛念我们,没办法。
《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机缘成熟的时候,佛陀之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与佛陀之互相交融。
感应道交,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
为什么能感应道交呢?
《净土发愿文》中:“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的宏誓愿力,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与十方念佛众生感应道交,无少差殊。
法身佛,在华严里面称「毗卢遮那」,翻成中文是「遍一切处」,法身遍一切处,哪有不在的地方。
中国禅宗有个公案,是说有一个很顽皮的小沙弥,在大雄宝殿拉大便,这还得了吗?不得了!
维那师看到之后马上报告住持,要处分他,这个对佛是大不敬。结果和尚出来,就问他:你这是太不恭敬了。
小沙弥就回了一句话,他说:请和尚找一个没有佛的地方,让我去拉大便。
一句话把和尚问倒了,找不到!
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的化身,到哪里去找。
老和尚太著相了,一句话把他点醒,老和尚开悟了。
这都是真正开悟的人,用这种非常的手段帮助别人开悟。
所以感应道交,千万不要误会只有佛才有感应道交,妖魔鬼怪统统都跟你感应道交,理是一个,所以心正、心清净比什么都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6 编辑

十法界依正庄严何尝不是感应道交变现出来的?就看你念头怎么变法。
正是大经里面所讲的,「唯心所现」,境界是心现的,「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现的是一真法界,这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怎么变的?识所变的,识就是分别执著,《华严经》讲妄想执著。
如果没有妄想执著,那就不变了,不变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一真。
一有了妄想执著,就把一真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胜有劣,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胜劣,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学,学什么?见怪不怪,我们的心就清净了。
不要被环境所动摇,不要被环境所染污,在环境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就对了。
看到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都把它看平等了,这叫真正修行。
当然我们功夫还不够,还没有办法在这两个极端的境界里面修清净心跟平等心,这功夫不到家;不到家的时候,最好远离它,我们心就清净了。
心地真正清净了,也不是故意要接近,为什么?度化众生。哪个地方众生机缘成熟,请你去讲经说法,请你住持道场,你就可以去了。
住持道场在从前都是佛菩萨、再来人,为什么?他在境界里头不动心,才有资格住持教化一方。
还是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只可以做学生,当清众,不能管事。管事就要接触人,接触人就有烦恼,你烦恼天天增长,与道心就相违背。
学道的人烦恼是要天天少,不可以天天增加,天天增加那是修六道轮回,修三恶道,这就错了,决定不能这个搞法。
所以感应道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重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念头是心理,不是物理,不是色法,念头一动,心念的波动刹那之间就周遍虚空法界。所以上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能与一切鬼神众生也起感应,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绝对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造作,没有人知道,这是自己欺骗自己,是自己无知。
不要说言语造作,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一丝毫隐瞒都没有,都知道。凡夫是不知道,迷了自性的人也不知道。觉悟自性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感应道交的原理。
当我们求感应的时候,要用真诚心。为什么?真诚心中没有界限,真诚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界限就没有了,它就通了。才起一念分别,障碍就来了。
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一辈子佛,到最后在关键的时刻又迷了,又出了差错,那是真可惜!
学佛人都知道,要与佛感应道交才能够临终往生。但是,什么叫感应道交?又怎么能做到感应道交呢?感应道交,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
「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临终时神智清楚,这是最大的福报!
我们俗话讲“好死好生,好死,这是大福报,轮回时决定好生。真正念佛人,功德就大了,临走的那一刹那,他没有妄念,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7 编辑

临终念佛真的可以往生。但临终前需要「圆满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发菩提心:即要至心恳切的「发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愿。
二、要相信:即要至心恳切的「相信」有西方极乐净土世界,有阿弥陀佛,可以於你临命终时,接引你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世界。
三、要发愿:即要至心恳切的「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
四、要行持:即要至心恳切「行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
为要确保以上四个条件圆满具足,早早就要成就发心、相信、发愿、行持,才能避免於临终时措手不及。一般人,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不太可能成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附“阿弥陀佛的「往生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十九愿」,供养您参考,便能了解以上所言为真实。
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是经上的一段话,这段经文希望大家特别注意。为什么?你要明白这桩事情,不但我们自己得利益,不管我在什么地方,绝对不会遇到灾难,我们中国人常讲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为什么?“阿弥陀佛派了二十五位菩萨日夜的保护我们,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不能接近,有佛菩萨保护。
现在这个社会里,妖魔鬼怪特别多,常常遇到鬼怪附在身上,西医讲神经分裂,得神经分裂症。得神经分裂症里面,确实有不少是冤鬼附身,或者有人讲住的房子不干净,确实有这些妖魔鬼怪。你住在那里面感觉到不干净,常常受他的干扰,自己心里面不安。
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念“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真正发心,「我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要见阿弥陀佛」。你只要发这样的愿,发这种诚恳的心,阿弥陀佛马上就派二十五位菩萨来保护你,妖魔鬼怪马上就走了,最有效!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就是指众生的三类:上根、中根、下根。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中根器的人要遇到困境反省而觉悟;下根器的也得久化方归。三种根机不同,但是净土法门平等普被,不管他自己的根性如何,只要他相信阿弥陀佛这个念佛法门,都能够摄受他。
利钝全收,是指根机利的众生和根机钝的众生,都能够收摄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中。所以这是释迦、弥陀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普为一切众生,都能当生了生脱死(上至等觉菩萨了变易生死,下至三恶道的众生了分段生死),径登解脱的彼岸。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净土难信。在得到人身的这一生,如果遇到念佛往生一法,不能去相信,不能去修行,那可是很悲哀的事情了。此生交臂错过,可不哀哉!
《观经》(四帖疏)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由此可见,专心在我们修行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修行不专心,那么就会很难与佛菩萨沟通,也就没什么感应,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修行的信心,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佛教讲“万法唯心造,要与佛菩萨感应道交,最重要的就在于自己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7: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明寿 于 2023-9-30 19:58 编辑

所有一切灾难,根源从何而来?在《华严经》讲,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楞严经》讲,“一切因果,世界微尘,诸法所生,因心成体。一切万物因心成体,心是能现能变,虚空也是心变现的。
《楞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意思是说,你懂的知识再多,再见多识广,倘若不去实践,付诸行动,就跟没有什么学问见识一样;如同一个人嘴里说“吃、吃、吃,却终不能靠说来饱肚。在《楞严经》里得这句话强调修行、实践的重要。
六道轮回的众生如此之多,能听到净土法门而生信心的,确实是难中之难!
比世间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困难,比对佛法中其他任何一个法门生起修行的信心都要困难,所以在《佛说阿弥陀经》才反复地讲“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归成一念,念久了,自然就明心见性,这是修明心见性最殊胜的方法。
一心称念,这个频率跟诸佛如来心波的频率相同,自自然然就结合成一体,频道就接通了,通了就是加持、保佑。稍有妄想、分别、执著就不通。
如果我们这个波很强烈,就能把一些众生贪瞋痴、自私自利的波干扰,使他不起作用,就能给世界带来祥和、灾难减弱、劫难减缓、时间减短。
念佛念到纯一的境界,念佛时心就是佛,佛就变成自己的心,心佛不二,这才是感应道交。
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的,他经常去悯念一切的凡夫众生,那种情况就像是母亲在忆念儿子一样的至诚恳切。
但是这当中有一个问题,身为儿子,如果他一心一意地只想要离家出走,而忘失了母亲的存在,那么母亲单方面的忆念是不能产生作用。
也就是说,母亲一直去思念儿子,但是儿子继续攀缘其他的外境,那么他们两个就没有再相逢的机会了。
反过来,作为儿子,如果经常地忆念母亲,就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的至诚恳切,那么这个母子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可以说是生生世世,经常地相逢在一起而不想分离了。
这说明了众生跟佛之间两个生命体额相互作用。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观察一个现象,比如我们打一个佛七,两、三百个人同样地念一句佛号,但是这个佛号对每一个众生产生的救拔力是不同的。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呢?这个地方就说明,问题不在“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以平等心忆念一切众生,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我们讲心态决定状态,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你用什么样的心来忆念这个佛号,这个时候佛号对你的加持就产生一定的相应的力量。
所以说,感应道交的整个决定权在我们众生的心态,“阿弥陀佛不能主动的救拔我们。
那么感应道交的关键在哪里呢?天亲菩萨提出四个字。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说,一个人念佛能够成就,偏重在一心归命。这个一心归命,其实开展出来就是信愿行三资粮。
这个信愿行三资粮,它整个修行的主要根据其实来自于弥陀的本愿,特别是第十八愿,所谓的十念必生,说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地方的关键在于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信愿行三资粮。
但是,蕅益大师在解释三资粮的时候,我们看《弥陀要解》,他是比较偏重在欲生我国。他认为发愿是最重要,就是你要如实地经常去观想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去观想娑婆世界的过失,然后使令自己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口里念佛,心里想佛,这个人就是在作佛。佛怎么来的?佛是心成的,佛也是心想生的,天天想佛,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佛了。
唯一能摆脱生死轮回,摆脱烦恼的方法,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条路。其他方法,我们完全用不上力。一切修行法门里面最妙的法门,无过于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在信愿行三资粮里面,尤其重要的是信和愿。这是由念佛法门的特点决定的。念佛法门是全凭“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令我们横超三界,到达佛的刹土——一真法界。
这就是以佛的果地觉作我们众生之因地心。解决生死问题不是靠我们自己修行的力量,完全是靠“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以它不是从行门下手,而是从果地感应下手。
念佛法门的一个特点就是感应道交。这个“,是从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上来说,深信切愿持名,这是我们能感之机,阿弥陀佛慈悲的四十八大愿就是所应之法。我们众生的至诚能感和阿弥陀佛已经成就大愿的救度力量沟通。
道交,就是我们的一念的心体和阿弥陀佛慈悲心的体性,是不二的、是圆融的、是一体的。
在这个层面我们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心沟通,这样就交融互摄在一起。只要我们一念投到弥陀大愿之海,阿弥陀佛那种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就会在我们身上全体体现出来,它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14

主题

382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9-30 1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生令我们身心柔软、降伏烦恼、智慧开发、香光庄严。临命终时蒙佛愿力,莲花接引、异香满室、天乐盈空,自在往生。一经往生就能得到阿鞞跋致,成为三种不退转的菩萨,快速成就道业。这就是不可思议!所以,净宗法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感应道交难思议。
根据明末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琉钞)所示,一心可分为“事一心理一心。所谓事一心也就是心无杂念,心口相应,念念是佛号。知道自己在念佛,即能达成禅宗所谓
功夫成片
的层次了。再深一层说,才是三昧或定的程度,也就是忘我的觉受现前。阿弥陀佛!摘自《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4-27 12:54 , Processed in 0.0519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