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8|回复: 4

孝顺善报类——孝养父母是大善

[复制链接]

3183

主题

38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发表于 2023-1-2 1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孝顺善报类——孝养父母是大善
杨孝子,是江苏省武进县圩桥里人。
他的父母亲生活十分贫苦,并且体弱多病,终年与床褥为伍,苦水为伴,除了衣食以外,还要支出很多的医药费。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杨孝子实在无法负担父母亲的生活,万不得已,只好冒著耻辱做乞丐了。
把行乞所得食物,供养父母,倘若父母还没有吃饱,虽然自己饿得饥肠辘辘,也不敢先吃,一定要待父母完全吃饱以后,方才进食。
如有美好的珍贵食品,就跪在父母的面前,很恭敬的献给双亲吃。不仅在物质上,使父母亲的衣食满足,另在精神上,使双亲有所娱乐,可是地处乡间,没有戏院剧场等娱乐场所,杨孝子就自己编造了很多山歌,在双亲面前,一面唱歌,一面跳舞,博得双亲的欢笑。
这样经过了十多年,当地的人,都为杨孝子的孝行所感动。
有一家富户,要雇杨孝子为佣仆,但他并没有接受,回答富户说:‘我的双亲终年害病,缠绵床褥,我每天除了行乞之外,就要在家为双亲侍奉汤药,不能一天离开家庭,所以我无法到你家中来做佣仆,只能谢谢你的好意了。’
从此以后,他仍是像以前一样的行乞,稍有余钱,就替双亲延医诊病。
后来杨孝子的父母相继去世,他把行乞所得的钱,买了两具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做殓衣,虽天气严寒,赤身忍冻,也不顾惜。
父母的遗体葬在田野间,他露宿墓旁,日日夜夜的哀哭,过了一个多月,竟因悲恸过度致死。
在杨孝子死后的一天,乡间有一姓徐名道之的人,因病去世,被鬼差带到冥府,看到一个穿著紫袍的冥官,向冥王报告说:‘杨孝子到了。’
冥王趋前欢迎。徐道之仔细一看。原来冥王所欢迎的人,就是刚去世的杨孝子。当时听到冥王对杨孝子说:‘久仰你的孝行,像你这样的大善人,我们地府是不敢惊渎你的。
现在天帝有命令,召你升到天堂去。
徐道之因经冥官查明阳寿未尽,回阳苏醒了。
在徐道之复活以后,逢人便讲述在冥府亲闻冥王宣布杨孝子升天的事,因此当地的人,都知道杨孝子死后,受到升天的善报。(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依佛教的人天乘而论,孝行可得升天的善报。
再进一步而言,修学佛教的出世法,求生西方净土,尤应以孝顺为本。
佛说观无量寿经列举求生西方极乐国土的条件,当修三福,而以孝养父母列为三福的第一,可见孝顺在出世法上,亦极为重要。
杨孝子因未闻佛法,所以虽极孝顺,其福止于升天,倘能更进一步,念佛求生净土,那么往生极乐,尤胜于升天万倍了。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
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
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深明宗要。
想到母亲养育的深恩,当图报答,就迎接母亲在寺内方丈东室,朝夕侍奉,除了供养丰富的物质外,更恳切的劝导母亲念佛,修学净土法门,过了七年,他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生西。
禅师曾著劝孝文行世,共一百二十篇,前一百篇,说明物质的奉养,是世间的孝,后二十篇,说明劝父母修净土,是出世间的孝,往生西方上品上生的果,当以孝养父母为先。(取材自净土圣贤录)
湘清按:莲池大师有言:‘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据此而论,那么像宗赜禅师的念佛度母,可说是‘大孝之大孝’的典型了。
许坦舍命救亲
许坦,是唐朝时代的孝子,在他十岁的那年,有一天,跟著他的父亲一同入山采药,忽然半路中跳出一只猛兽大豹,张开了血盆大口,攫著他的父亲。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小小年纪的许坦,并不惊慌,他一面鼓足了最大的力气,高声呼救,一面举起了木杖,奔著向前追击那只大豹。
说也奇怪,那只凶猛的豹,竟出乎意外的,舍弃他的父亲,回头逃走。
许坦的父亲,得以死里逃生,真是惊喜交集。
父子二人,在饱受虚惊之后,再也无心采药,就一同回家了。
从此远近各地的人,传播着这一件颇有传奇性的事实,大家都认为许坦的孝行,制服了猛兽。
否则的话,那只凶恶的大豹,能猛攫他的父亲,怎么反而畏惧十岁的小孩子呢?
这显然是至孝的感应所致。
后来这件孝行的美谈,传到朝庭,皇帝唐太宗听了大奇,对侍臣们说:‘许坦是一个小小的儿童,竟能舍命救亲,因而制服猛兽,这样令人感动的至孝,应该予以大大的嘉奖。’后来皇帝授予他‘文林郎’的官衔,享受殊荣。(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3

主题

38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8: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道贤减寿益亲
黄道贤,是元代的孝子。
他自幼丧母,全赖父亲把他辛辛苦苦的教养成人。他深深地感觉到亲恩如海,因此侍奉父亲,竭尽心力,每天早晨及晚上,都要诚诚恳恳的向父亲嘘寒问暖,从来没有一天懈怠。
有一年,他父亲患了很重的病,遍请名医治疗,哪知非但不见痊愈,反而一天一天的危险,神识昏迷,不省人事,竟使群医束手。
黄道贤看到父亲危笃的病状,急得日夜忧虑,手足无措。
幸而他平日有宗教信仰,想起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就在观音菩萨圣像前焚香点烛顶礼祈祷,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一纪,增添父亲的寿命。
俗语说:‘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当他祈祷完毕以后,父亲的神识就清醒过来,全身病痛,爽然若失,许多名医看到他父亲不药而愈,都叹为奇迹。
到了元统一年,他的父亲才老病去世,果然符合增添一纪之数。
道贤虽自愿减寿,却反而享到高寿,并且生活富足,儿孙满堂,临终的时候,毫无痛苦,安祥而逝。(取材自万善之元)
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
潘综,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当时妖党孙恩作乱,匪兵攻破村邑,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难于行动,他就背着父亲,逃避匪祸。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有给匪兵追上的危险。
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我年已衰老,不能行动,无法逃走,你年纪轻,独自一个人逃,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如果带著我走,走得很慢,势必给匪兵追上,那么我们父子二人都要遇难。
希望你不要管我,自己一个人逃,可以保全你的生命。
潘综听了父亲这一番话,虽觉很有道理,但还不肯舍弃年老的父亲,结果终于给匪兵追上。
潘综向匪兵叩头说:‘我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求求你们饶恕他,保全他的老命吧!’
他父亲潘骠也向匪兵请求说:‘我的儿子年龄轻,本来可以走避,为了不肯舍弃我,所以没有走。
但我年已老,死也没有关系,只求求保全我儿子的生命。
有一个匪兵正要举刀砍杀年老的潘骠,老人家吓得魂不附体,潘综急忙把老父抱在腹下,匪兵就举刀转砍潘综,一时被砍得皮破血流,顿时昏晕过去。
忽然另一匪兵跑过来,对其余的匪兵说:‘这一青年以死救父,是难能可贵的孝子,怎么可杀他呢?
杀孝子是不祥的事,万万不可杀!’其余匪兵听了,急忙把潘综救活过来,护送他们父子二人安全回家。(取材自德育古鉴)
徐一鹏纯孝感动猛虎
徐一鹏,是浙江省鄞县人,对父母很孝顺,家中贫苦,不得不出外谋生,在海滨一个村庄中设馆授徒。
有一天夜间,他做了个奇异的梦,醒来以后,对主人说:‘恐怕我的父亲在家中病重,我急欲回家看一看父亲。’
他在归家的途中,经过一处山岭,忽然遇见一只猛虎,由于孝父的一片诚心,虽然遭此危险,一些也不惊慌,他很镇静的祝祷说:‘我为了父亲害病,急欲回家侍候,愿老虎怜悯,不要阻挡我的去路。’
说也奇怪,那只老虎好像很受感动似的,竟回头而去。
徐一鹏回到家中,他父亲本已病重得昏迷不醒,看到儿子回家,竟苏醒过来,对他说:‘我的爱儿,你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老虎吗?’
刚才我被摄至冥府,听到一个绯衣人的谈话,知道我本来已命该寿终,因为儿子纯孝的感动,使猛虎也退避,冥司特地延我寿命一纪。
后来他父亲的病,果即痊愈,过了十二年才去世。
湘清按: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近今西洋科学家亦极注意研究。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日台北中央日报刊载李元庆译‘神秘的灵感’一文,报导美国杜克大学灵感心理学专家李恩博士,研究心灵感应,极具成就。
我国古代书籍,对于心灵感应的事实,颇多记载,如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曾参,他的母亲在家中有事咬著手指,曾参在山中就发生心痛的感应。
本文所载孝子徐一鹏,他的父亲在家病重,他在外就得到奇异的梦,这也是父子间的心灵感应。
从孝子曾参及本文徐一鹏的事实看来,可以证明父慈子孝,最易发生感应。
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3

主题

38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9: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著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只得饿著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
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吗?’
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吃饱了。’
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回来安葬吗?’
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亲的遗骨。
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
他专心一志的注视著一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
就在这天夜间,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离父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
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
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湘清按:益大师有言:‘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征。’
从道丕法师孝行的故事,不仅可以证明至孝的感应,且足以破除世人‘释氏无父’的误解。
顾态奉父诚心不欺
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
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
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今天我送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
顾态回答说:‘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我怎可为了几石租米而改变孝心,怎敢把钱私用而欺骗我的父亲呢?
他收受了张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诚心恭敬的全数奉献给父亲。
由于顾先生孝顺的榜样,所以他的儿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际明的儿子,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经上说:‘孝莫大于严父。’
像本篇故事中的顾态先生,诚心尊敬其父,可说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贵的儿子,真是善有善报。
朱寿昌修忏遇母
宋朝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卑微,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分悲哀。
他就辞去了官职,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
当时没有像现代一样的报纸,无从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希望异常渺小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3

主题

38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水忏不辍,祈求佛菩萨的灵感。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苍,面有皱纹,但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
寿昌亲切的连呼:‘妈妈!妈妈!’
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
他母亲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
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
朱寿昌把母亲迎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
当时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取材自梦溪笔谈)
湘清按:近代心理学家,也承认有心灵感应的事。
但心灵感应,并不常见,原因是如果缺乏诚心,就不易获得感应。
像这件故事中的朱寿昌,刺血书忏,昼夜持诵,万里跋涉,而无退志,是何等的精诚!
宜乎感应所致,而获母子相会,俗语说:‘诚则灵。’信然。
吴二侍母尽孝免于雷击
吴二,是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贫民,侍奉老母,极为孝顺,颇能博得老母的欢心。
有一天夜间,梦见神对他说:‘你前生有宿恶,明天午刻,将为雷击死。’
吴二因为不忍离开老母,求神救命。神说:‘这是天数,没有办法避免的。’
吴二深恐雷击使母受惊,第二天早晨,准备了早膳对母亲说:‘我今天有事出门,请母亲暂到妹妹家去。’
可是他的母亲不允许,过一会儿,天空中乌云满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吴二更加忧虑母亲受惊,急忙把大门关上,自己跑到田野去,静待雷击的惩罚。
哪知再过一会儿,天空放晴,吴二竟没有遭受雷击,平安归家。回到家中以后,小心的保护着母亲,还不敢把梦中的经过说出来。
第二天夜间,又梦神对他说:‘你的至孝感天,已宥除前生的宿恶。’后来吴二更加孝养母亲,终身不懈。(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有‘现报’‘生报’‘后报’之别,现报是现世造的业,现世受的果报。
生报是这世造的业,来世受的果报。
后报是某一世造的业,隔了二世以上才受果报。
本篇故事主角吴二,因前生恶业,今生本来要受雷击的恶报,这是属于生报。
但吴二因现世至孝的感应,未受恶报,这又是心能造业,心亦能转业的道理。
至于佛教虽非神教,只是佛教认为神还是六道中的凡夫,不能与至圣佛陀相比,但并不否认神的存在,所以在佛经及因果故事中,常有关于神的记载。
钱氏孝护翁姑全家免疫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娶钱氏小姐为媳妇。
有一次,钱氏回母家省视父母,忽然夫家乡间流行急性时疫病,传染很广,病死的人很多,有的全家数口都死于时疫,也有一条巷中的人,大半死去,只剩数人。
病势的凶猛,令人心惊。
如果得了这种急性的时疫病,至亲也不敢过问,大家深恐传染。
不幸顾成夫妇也染了时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疫病。
钱氏在母家听到了翁姑都患时疫的资讯,急欲回夫家视病,他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也会染到疫病,所以力劝钱氏不要回到夫家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83

主题

38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9: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钱氏深明大义,她说:‘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侍候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何异!’
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夫家去。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霍然而愈。
当时的人,都认为顾成全家能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的感应。(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民国以来,我国由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推翻旧道德’的恶劣影响,固有道德,日益低落。
今世能孝顺父母的儿女,固如凤毛麟角,而求其能孝顺翁姑的女子,更寥不可得。
像本文的钱氏女,能不怕疫病的传染,孝护病危中的翁姑,实可为今世女子的楷式。
至于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由于病菌,但科学家亦认为人身的抵抗力,足以抗御病菌而不使患病,所以顾成全家的免疫,当是由于钱氏至孝的伟大正气,因而增强全家的抵抗力,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死亡。这种因果事实,是很合于科学的,绝不能视为迷信。
崔侍郎竭力孝母子为贤相
崔沔,自幼就有孝顺的天性。
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因为悲哭过度,得了目疾,十分严重,崔沔变卖了家产,遍请名医,为母亲诊治目疾,可是他母亲目疾太厉害,终至医药无效,双目失明。
自从母亲成为盲人以后,他每日躬亲奉养,至诚恭敬,三十年如一日。
凡是母亲的衣食及一切用具,都依照气候的寒暖,适时供养,使老人家的生活过得很舒适,没有丝毫的匮乏。
每逢美景良辰,一定要扶着母亲到野外去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虽老母双目失明,不能欣赏美丽如画的风景,可是崔先生把大自然的事事物物,描述得活龙活现,津津有味地讲给母亲听。
以及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动人新闻及趣事,也一一向母亲有说有笑的谈论,解除老人晚年的寂寞,忘记了双目失明的痛苦,乐而忘忧,十分愉快。
后来崔先生年龄渐高,官位亦尊,还亲自与儿子侄儿等,在庭园中种植了很多桃、李、橘、柿等果树,使母亲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吃。
到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悲伤得形容憔悴,口吐鲜血。他为了报答母恩,晚年终身茹素。由于崔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所以官也做得很大,位至‘中书侍郎’的职位,他的儿子佑甫,也成为一代贤相。(取材自德育古鉴)
湘清按:感应篇汇编上说:‘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有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有惊怖心,不可使吾亲生愁闷心,不可使吾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恨心。’
像本篇故事中的崔沔先生,于美景良辰扶亲出游,对母笑谈故事,就是实行了‘不可使吾亲有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愁闷心’的孝行。
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
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
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
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著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
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
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著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
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
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阿弥陀佛!摘自  孝养父母天降福集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藏莲社

GMT+8, 2024-5-14 03:32 , Processed in 0.0457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